关于脑卒中,这是一篇最全科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脑卒中,这是一篇最全科普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IVL5JK0514TRU7.html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及时救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脑卒中的定义、症状、原因、预防措施、急救方法等多个方面,为您提供全面的科普信息。
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脑卒中主要包括两大类:
-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
- 出血性卒中: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占卒中的15%。
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的特点
脑卒中的症状遍布全身,具体表现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常见的症状包括:
- 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 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警惕后循环中风);
- 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朦、偏盲、复视;
- 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 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 突然剧烈头痛;
- 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 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卒中的危害
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高发病率:我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但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
- 高致残率:卒中后遗症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 高死亡率: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卒中的危险因素
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基础
- 重口味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等生活方式因素
-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如何识别脑卒中
快速识别脑卒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推荐使用BE FAST原则:
- B(Balance):突然出现的头疼头晕,导致行走困难,走路歪斜等
- E(Eyes):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眼睛视物困难、黑矇等
- F(Face):面部突然出现嘴角歪斜,鼻唇沟消失等
- A(Arm):一侧肢体突然无力、麻木,抬起困难
- S(Speech):突然言语不清,或是听不懂别人讲的话
- T(Time):上述5点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出现,尤其是三高患者等危险人群,则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错误的急救方法
- 快速识别脑卒中
- 易错点:不少人在出现症状时,误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转,从而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 正确做法:使用BE FAST原则进行快速识别,并及时拨打120。
- 第一个电话打给谁
- 易错点:脑梗死的黄金急救时间是4.5小时,时间非常宝贵。
- 正确做法:怀疑中风,果断拨打120!不浪费时间与他人商量(包括在医院工作的亲友)询问。在没明确诊断之前,询问谁也没用!到医院后,也必须相信眼前的医生做出的判断!
- 正确的家庭急救
- 易错点:很多所谓的家庭急救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盲目进行这些急救,反而会帮倒忙!
- 错误一:吃降压药
- 后果:加重脑缺血
- 专家解释:卒中病人发作时,没有医生指导擅自给病人吃降压药,血压下降过低反而可能加重脑缺血。
- 错误二:吃阿司匹林
- 后果:加重脑出血
- 专家解释: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防血栓的作用。对于脑梗死患者有一些意义,但脑出血患者服用反而会加重出血。送医前没人能100%分辨脑梗死和脑出血。
- 错误三:吃安宫牛黄丸
- 后果:可能引起误吸、加重病情
- 专家解释:从中医上讲安宫牛黄只适用于“热闭”,而“寒闭”用了反而会加重病情,一般人无法分辨。强行给意识不清的患者服用,还有误吸、窒息的风险。
- 正确做法:等待救护车期间不乱喂药物、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等。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如发生呕吐导致窒息),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待救护车即可。
时间窗内开展有效治疗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 溶栓治疗:通过溶栓药物把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坏死。
- 取栓治疗: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 手术/介入/药物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积极寻找并尽可能消除病因,同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急诊手术,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治疗。
脑卒中的预防
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 防治高血压
-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 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 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 老年人舒张压不要<70mmHg,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如乏力、眩晕、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 单纯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30mmHg,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40mmHg,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 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如低盐、戒烟酒、适当运动等。
- 防治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血糖异常加速脑血管病的发展,与脑卒中复发有关。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控制目标如下表。
- 防治血脂异常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较大。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9%~31%。
-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对危险。
- 心房颤动
- 缺血性脑卒中约有20%为心源性栓塞,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每年约5%,是同年龄组的6倍,风心病房颤卒中危险增加17倍。
- 对于房颤脑栓塞低危患者,可不用抗栓治疗,对于中危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抗凝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4%。
-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 戒烟限酒
- 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6倍,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 控制体重
- 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于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kg/m2以内。
- 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二级预防
除了和一级预防一样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
脑卒中的七大误区
- 误区一:脑卒中发病太急,没有预兆
- 如果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抓紧抢救,75%的脑卒中可以被控制!
- 脑卒中发病虽急,但如果能注意到发病预兆,及时就医,大部分(75%)的脑中风是可以被控制的。
- 这些脑卒中预警又叫小中风,一定不要轻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 我国70%以上的脑卒中是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而即便是取栓手术,最长时间也只有16-24小时。所以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误区二: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卒中
- 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有可能得脑卒中!
- 在人们的印象中,脑血管病与老年人密切相关,而中青年不必为此担心。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中青年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并非绝无仅有,中青年时期如果不注意预防,同样会发生脑中风。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劳累、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都会使脑卒中在年轻人中高发。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 误区三:定期输液能预防脑卒中
- 所谓的“输液预防“,并不科学。
- 所谓的“输液通血管治疗”,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脑卒中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用药或其他方法,把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但是这样的治疗条件限制很严格,溶栓药物只有条件符合了才会给患者使用,根本不可能随便拿来输液。真正能够预防脑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好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规律口服二级预防药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 误区四: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不用吃
-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常服药不规律,总是凭感觉吃药停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最终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容易诱发脑卒中。
-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减少血压大幅度波动。
- 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脑卒中
-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临床实践中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先做好评估获益与风险。医生在评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和风险的权衡取决于4 个方面:出血风险、基础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以及年龄。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并不是万能的,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抗栓的同时势必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平衡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也需要尽量纠正出血风险,以达到临床最大获益。
- 误区六: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 他汀类药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
-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 误区七:脑卒中康复要靠「养」
- 发生脑卒中后,要尽早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 不少人认为,发生了脑卒中,应当让患者在床上完全静养,少活动。殊不知,这种完全静养会严重影响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可能使偏瘫肢体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
- 而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热门推荐
椰子油功效| 9大美容好處:護髮抗毛燥、消炎排毒、美白牙齒,女星保養凍齡都靠它
年初五迎财神:传统如何影响现代消费?
财神节新解:从传统祭祀到文化创新
上海财神节:传统与商业化的碰撞与融合
八年级物理公式记忆攻略:从理解到应用
八年级物理公式助你轻松掌握运动规律!
韩国美食综艺:中餐的惊艳表现与文化魅力
共享单车时代:如何破解骑行安全难题?
科学骑行防伤痛:从准备到恢复的全方位指南
尖椒西葫芦炒菜:健康又下饭的家常美味
秋高气爽,千岛湖骑行正当时!
骑行姿势大揭秘:你真的会骑车吗?
秋冬最美自行车道推荐:赛里木湖、海南、杭州西湖
世界骑行日:李卫博士教你如何通过骑车健身
南国追寻“一代奇才”——江门新会梁启超故居吸引四方游客
3D打印技术革新太空舱设计,ICON公司引领太空建筑新纪元
《使命召唤手游》vs《和平精英》:谁才是真正的移动射击之王?
短毛波斯猫饲养全攻略:八大注意事项助你成为合格铲屎官
揭秘泰国暹罗猫的魅力,品种特性、养护技巧与育种历史
揭秘智能手机里的黑科技:陀螺仪原理大起底!
现代飞机如何利用陀螺仪实现精准导航?
无油版可乐鸡翅:美味与健康兼得的新选择
张红甫教你选食材:完美可乐鸡翅
3万字告诉你全球6G通信技术最新进展
6G预计2030年左右商用,应用范围更广阔
龙岩深度游:精选旅行社旅游路线,涵盖自然景观与文化探索
国开债指数基金:稳健投资新宠儿
银行股持续强势,中行、工行创新高
小升初高效时间管理秘籍:从规划到实战
秋冬季节喉咙刺痒?心理调节助你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