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八上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3/19/46601607_1136472087.shtml
本文是关于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总结。文章详细介绍了透镜的定义、分类、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概念,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生活中的透镜应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内容全面且系统,适合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
第一节 透镜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 透镜定义
-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 主光轴和光心
- 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来表示。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 凸透镜的作用
-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是指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拢”主光轴些,不仅限于光线会聚于焦点。
- 凹透镜的作用
-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指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些,并非不能会聚于一点。
三、焦点和焦距
- 焦点
-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焦点用字母“F”表示。
- 焦距
-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四、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 原理
-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 成像特点
-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二、投影仪
- 原理
-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成像特点
- 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 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远;
三、放大镜
- 原理
- 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适当的位置,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 成像特点
- 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当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于焦距时,虚像消失。
- 物体和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
四、实像和虚像
- 实像
-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能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两侧。实像都是倒立的。
- 虚像
-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位于凸透镜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物距和像距
-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常用u表示;
-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常用v表示;
- 探究过程
- 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把烛焰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u>2f,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改变物距u,重做这一步。
-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u=2f,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 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让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改变物距u,重做这一步。
- 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u=f,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 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即u<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 像的性质 | 像的位置 | 像距v | 应用 |
---|---|---|---|---|
正立倒立 | 缩小放大 | 实像虚像 | 与物同侧或异侧 | |
u>2f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异侧 |
u=2f | 倒立 | 等大 | 实像 | 异侧 |
f<u<2f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异侧 |
u=f | 不成像 | |||
u<f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同侧 |
凸透镜成像规律简单记法:
- 记物距和像距均为2倍焦距为标准情况,即物距=像距,此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 物距和像距需保持追逐关系,即同向移动(需保持在一倍焦距以外),方能再成清晰的实像,且像距越大,像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镜作用,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距越大,像越大,物距越小,像越小;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 眼球的结构及基本功能
- 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 眼睛的视物原理
- 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 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故而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cm左右。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 近视眼的特点
-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 近视眼的矫正
-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就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 远视眼的特点
-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远近的物体。
- 形成远视眼的原因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 远视眼的矫正
-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后再进入眼睛,就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四、眼镜的度数
- 透镜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Φ=1/f;
- 眼镜度数是其透镜焦度的100倍,用D表示,D=100Φ=100/f;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 显微镜的结构
-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 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物体;
-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物体;
- 成像原理
-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
- 望远镜的构造
-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
- 成像原理
- 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这个实像放大。
注意:还有一种常见的望远镜叫伽利略望远镜,其物镜是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 视角
- 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被观察的物体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视角。
三、探索宇宙
- 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热门推荐
科学研究证实:椴树雪蜜对三种致病菌有显著抑菌效果
椴树蜜掺假花样多,六大招数教你识破假蜜
冬季养生首选椴树蜜:营养价值高,4种食用方法详解
冬季养生必吃椴树蜜:4大功效,6种食用方法全解析
三大运营商提醒:换手机必做的七件事
国家太空实验室硕果频出
透过教育的社会功能,燃亮逆转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低成本提升网站速度:四种简单易行的网络优化方案
吴曈勃:融合批判性思维,关注我的人变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位老师,看看你都知道谁!
电脑维修入门:硬件检查与软件故障排除实用指南
操舵技巧大揭秘:船舶驾驶黑科技
冬游云南:芒市瑞丽腾冲美食景点5天全攻略
十里飘香的百色味道:必尝六大特色美食
新兴市场投资与风险管理策略
起底跨境冒充公检法电诈:别墅窝点话务员按章施骗,专业洗钱
卷走5000亿、坑惨200万国人的“传销祖师爷”,已引渡回国受审!
流浪猫竟是生态杀手?真相令人震惊
城市流浪猫泛滥:问题与出路
4种中药泡脚方,科学应对冬季脚汗问题
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千年古方今朝再现
六味地黄丸:肾病患者的福音还是误区?
六味地黄丸的正确服用法,你真的知道吗?
海豚花:适合室内养殖的小型花卉,这样养就能四季开花
常春藤、吊兰、绿萝:5种垂吊绿植让家居更清新
冬季抑郁?试试这些兴趣爱好吧!
有氧运动:告别悲伤的最佳良药
绘画治愈:用色彩释放悲伤
运动和阅读,治愈你的悲伤情绪
毛泽东童年的“超级导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