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神了!?这款手表能测出毛巾里的血糖值……
记者调查|神了!?这款手表能测出毛巾里的血糖值……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声称可以"无创监测血糖"的智能手表,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销量甚至高达100万只。然而,这些产品真的靠谱吗?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无创血糖监测手表"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准确性堪忧,还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准确性存疑,误差高达2-6mmol/L
李琳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女儿,出于孝心,她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标价2000多元的"无创血糖监测手表"。然而,使用后她发现,手表的测量结果与正规血糖仪的读数存在巨大差异。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展示页
经过一周的观察对比,李琳发现,手表的测量结果与实际血糖值的误差在2-6mmol/L之间,这种误差范围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谢雨婷表示,这种误差相当于没测,甚至不如不测。因为血糖的数值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决策,如果测量数值误差大,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治疗方向。
无一获得医疗器械认证,商家玩转"文字游戏"
央视网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有关无创血糖监测技术的批准项目后发现,目前并无任何一款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通过医疗技术核验。然而,在电商平台上,这类产品却能大行其道,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原来,商家通过一系列"文字游戏"来规避监管。例如,产品主图上用大字打上"血糖监测"而不是"血糖检测",两者的差别在于,"监测"只要能够展示变化情况即可,而"检测"则是用于评估是否符合标准或要求。同时,产品详情页上用极小的字写上附加条例:"本产品不是医疗器械,测量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并且,产品标题中还包含一些大牌厂商的名字如"苹果适用"、"华为通用"等,营造得到知名品牌背书的假象。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展示页
套壳倒卖、虚假宣传,电商平台监管存漏洞
央视网记者辗转联络到曾在福建泉州某电子商务公司工作过的陈泉,他于2021年毕业后入职了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售卖无创血糖手表的电商公司,但最后因为"不想卖这种可能会害人的东西"而离职。
据陈泉介绍,2021年该公司售卖无创血糖手表的单店铺日销售额在6万元以上,"双十一"促销期间能达到10万元以上。"他们会用一个投资公司去控股一个个子公司,子公司做不同的手表品牌",看上去是互相竞争的小品牌智能手表,实则背后是同一个控股人,"一家子公司起码有三家店,手表是一样的,但是包装不一样。"
为了精准地把广告投放给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或是有孝心的子女,店铺会向电商平台支付大量的广告费用,"比如店铺今天卖了4万块钱,可能平台的广告费就花了2万多元"。陈泉发现,对这类高收益的广告项目,平台管控比较宽松,"即使有消费者起诉到法院,那最多也是退款之类的解决方法"。
消费者维权难,律师建议多方监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曲保纯律师表示,无创血糖手表的商家、厂家玩弄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构成"消费欺诈"。当涉嫌虚假宣传以及出现产品流通问题时,可以由市场监管部门管辖,对于商家故意将售卖的商品向医疗器械方向误导消费者的情况,药品监管部门也有一定的管辖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此外,电商平台有义务对平台内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果平台未能履行这一义务,需要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
最后,曲保纯律师强调,私自更换包装品牌涉嫌"反向假冒",这种行为不但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生产者、提供者产生误认,而且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刑事犯罪。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