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LCL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三相LCL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LCL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从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到dq坐标系,层层递进,推导出完整的控制模型。对于从事新能源并网、电力系统控制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以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为例,将重点介绍LCL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拓扑结构如下图:
图中的PV是光伏模块,可以看成是直流电源,L、S、VD2这些器件构成了Boost电路,结合MPPT,实现光伏模块的最大功率输出,由于本文主要对LCL你逆变器进行建模,可将前面的电路等效为直流电压,C1为直流侧稳压电容,电压大小为Udc。这种假设不会对后续建模过程产生影响,读者大可放心。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假设,这次也不例外,电网电压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忽略一些寄生参数,忽略电力电子器件的功率损耗。在平衡电网的基础上,会使得Uno’和Uno相等。
假设Sa、Sb、Sc为相应桥臂的开关函数,如下所示。Sk=1表示上桥臂导通,下桥臂关断 (k=a,b,c)
根据拓扑图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在上述等式中,
表示滤波电容接地端o′点到直流母线负极n点的电压,
表示三相电网中性点o点到n点的电压,
是逆变器输出端到o′ 点的电压,
、
分别为逆变器输出端o点和到n点的电压,此外电网电压在三相平衡的状态下o
点和o′点之间为等电位。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这些公式可以比较简单的得出,但是有些地方我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些疑惑,在这里解释一下。关于中性点电压的问题,为什么公式4成立,或者说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有这样一个公式,如下所示
是k点相对于n点的电压,这个点的电压和开关函数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上桥臂闭合,该点就是直流电源电压Udc,断开就是零电压。k=a、b、c。分别带入上式后相加,可得
这样是不是就和第四个公式对上了。还有一点就是,上面一大堆公式里面的
实际上,是相对于o点或者o′的电压。
,从这个公式也能看出来。
那么
和开关函数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了,如下所示
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以逆变侧电流、滤波 电容电压和并网电流为状态变量,而可以得到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如下所示。
拉普拉斯变换,可得
通过公式(11)可得并网逆变器在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框图,如图下所示。
根据上面的模型框图,实际上就已经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但是虽然该数学模型简洁直观,在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但是各控制变量是正弦交流量,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它们之间不相互独立,这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增加了难度。因此通常在两相静止坐标系或两相旋转坐标系下进行分析。
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与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的位置关系如图下图。a、b、c三相坐标轴相位依次差120°,使a轴与α轴重合,α轴滞后β轴90°。
由等幅变换原则可推出Clark变换表达式:
根据公式(10)和(12)得到逆变器在αβ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
按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对应的控制框图,如下所示。但是下图中的状态量也是交流量,同样不方便设计控制器。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一般的控制在使用PI控制时,不能够很好的追踪交流信号,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坐标变换,使得坐标轴上的量变成直流量。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与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d轴滞后于q轴并与之垂直。
这种变换称为Park变换,其表达式如下
经过Park变换后,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公式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对应的控制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面的量,是互相耦合的,在设计控制器的过程中需要解耦,这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总结
虽然dq轴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而且控制起来也需要复杂的解耦,但是他却是一个恒定的量方便进行PI闭环。而且一般并网的控制策略,只需要对电流进行闭环控制,输出电压是跟随电网电压进行波动的。值得一提的时,电流的控制策略也有很多种,不一定需要在dq轴下面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在αβ坐标系下也有相应的控制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