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非遗:黄河澄泥砚
有趣的非遗:黄河澄泥砚
砚台,通俗来讲,就是盛墨汁的容器。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台与笔、墨、纸合称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不断变化和发展。澄泥砚自前汉始,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制砚工艺,历代皆为贡品。与唐代兴起的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黄河澄泥砚
澄泥砚是以黄河澄泥为主要材质经焙烧而成的陶质砚。原料选采于黄河中下游两岸沉积数年且含有诸多矿物质的澄泥,在承宗古澄泥砚制砚工艺的基础上,历经采泥、选泥、澄泥、醒泥、炼泥、形制设计、制坯雕刻、焙烧、抛光等数道工序,以“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独特表现形式,构筑了一幅水与土与火自然交融相生的审美意象。
非遗名片
新安是澄泥砚原产地之一,制砚历史与汉代名将新安人杨仆筑造新安“汉函谷关”同一时期,迄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新安游氏家族在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黄河澄泥砚第五代传承人游敏率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澄泥砚原材料及成品进行了全面的理化性质分析,获取了砚史上首例“澄泥砚原料配方”、“澄泥砚焙烧工艺”理论数据。这一创新为澄泥砚的制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黄河澄泥砚第六代传承人游晓晓和父亲游敏在传统古法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发出现代窑变三大特色:“丹青逸韵”、“水墨幻境”、“云水风度”,展现了黄河水波澜壮阔的气韵,让古老的非遗技艺重获新生。
这是非遗!
来自年轻人的第一触感
它像陶瓷,质地温润又如石头般坚硬。它究竟是如何成为非遗的?
藏在小院儿里的非遗
刘老师非遗体验Vlog
在新安县,有一项藏在小院儿里的非遗技艺。你们熟悉的刘老师来了,带大家打卡、探秘!
澄泥砚制作技艺
非遗制作流程
黄河澄泥砚主要原材料采集于黄河泥土,经过选泥、炼泥、设计、制坯雕刻、焙烧等几十道工序成就一方砚台。刘老师做样的手艺如何?学到精髓了吗?快来瞧瞧!
非遗技艺谱新韵
黄河澄泥砚
代表作品 《家》砚
定格了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中华民族百年梦圆的伟大历史瞬间。快来一睹中国砚史上第一方大型澄泥砚的风采!
非遗新青年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澄泥砚非遗技艺能否焕发出新的光芒?听听黄河澄泥砚第六代传承人游晓晓怎么说!
非遗之美
新安
黄河澄泥砚磨出的墨汁细滑无渣、墨色均匀、不易干涸。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游敏挥毫澄泥砚,体验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