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jbys.com/chengyu/gushi/2672715.html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中冒充内行,最终因无法继续蒙混过关而逃走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基本信息

  •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 释义: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 正音:滥;不能读作“jiān”。
  • 辨形:滥;不能写作“烂”;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人或物。有时也可表示自谦。一般作谓语、定语。
  • 结构:主谓式。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只有勤奋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同时,作为管理者要辨别人才、使用人才,让合适得人做合适的工作,制定严谨的考核制度,这样才能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

现代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滥竽充数"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在一些公司中,有些员工没有真才实学,却靠着人际关系或表面功夫混日子;在一些学术领域,有些研究者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却靠抄袭或拼凑发表论文。这些行为最终都会被识破,不仅会损害个人声誉,也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名副其实,不辜负他人的信任和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