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新思路为肝病患者带来新曙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新思路为肝病患者带来新曙光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3963

我国是肝病大国,约25%的国人受肝脏疾病困扰。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谢渭芬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慢性肝病诊疗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科研成果“慢性肝病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我国是肝病大国,约25%的国人受肝脏疾病困扰。肝病进展多呈典型的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肝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然而,对于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手段仍然匮乏,晚期肝癌的治疗依旧充满挑战,肝病患者生活质量不高,长期生存率仍很不理想。

如何突破肝病诊治的困境,提高肝病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消化内科谢渭芬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聚焦慢性肝病诊疗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入手,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揭示了慢性肝损伤肝再生和肝纤维化的调控新机制,提出慢性肝病治疗新策略;建立了多种符合国情的慢性肝病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显著改善肝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率先开展肝细胞核因子(HNFs)诱导分化治疗肝癌的临床转化研究,开创诱导分化治疗人类恶性实体肿瘤的先河。近日,该项科研成果“慢性肝病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破解慢性肝病的“肝再生细胞”之迷

肝细胞再生是肝脏损伤修复的关键科学问题。肝脏急性和慢性损伤过程常伴随着肝再生,但在肝硬化晚期,肝脏是否还具有再生能力一直是个不解之“迷”。谢渭芬教授课题组利用谱系追踪技术,发现重度肝损伤时,胆管细胞经过“双相细胞”转化成肝细胞参与再生,揭示了肝再生的全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该杂志在同期发表专文述评,认为这一发现为学界争论二十多年的肝脏细胞间的转分化问题提供清晰和结论性证据,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和方法学基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各类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和大多数肝癌的必经之路。现代肝脏病学奠基者Hans Popper教授曾说:“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既往肝纤维化研究大多以肝星状细胞为核心展开,然而在临床防治上收效甚微,迄今尚无专门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HNFs是一组对肝细胞发育和功能维持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谢渭芬团队发现HNFs可显著减轻肝纤维化,逆转早期肝硬化,提出保护肝细胞应成为治疗肝纤维化和慢性肝病的首要策略,而提高HNFs表达是保护肝细胞的最有效策略,为慢性肝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谢渭芬教授团队检查患者肝脏病理切片

老药新用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表现,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主要表现为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目前卡维地洛等预防门脉高压出血的一线药物有效率仅约50%,且副作用较大。阿尔维林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解痉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腹痛和腹胀。谢渭芬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阐明门静脉及其五羟色胺受体1A (HTR1A)在门脉高压中的作用,明确阿尔维林为HTR1A受体拮抗剂,可以显著降低门脉高压,但无低血压等全身循环系统副作用,这一老药新用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全新的方法。

隐匿型肝性脑病(CHE)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国内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尚未常规开展筛查和有效治疗。谢渭芬教授组织国内18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CHE发生率竟然高达50.4%。在建立国人斯特鲁普检测正常标准后,利用斯特鲁普试验结合数字连接测试B或系列打点试验“两部法”,显著提高CH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为诊断CHE提供简便准确新方法。利福昔明是一种常用的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课题组发现小剂量(800mg/天)利福昔明与国外推荐的常规剂量(1200mg/天)一样,可以逆转隐匿型肝性脑病,而且使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从55%降至23%。这一研究拓展了利福昔明治疗肝硬化的适应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治疗费用。


谢渭芬教授团队病房查房

“长征方案”让晚期肝癌患者获益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正常细胞一旦演变成肿瘤细胞,这种状态便是不可逆转的,即肿瘤细胞无法恢复成正常细胞。因此,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目的就是要完全干净彻底地清除或杀灭肿瘤细胞。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是通过诱导剂促进肿瘤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改变其恶性生物行为,令其“改邪归正”,使之丧失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特性,其最经典和最成功的范例是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使APL这种最凶险的白血病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至 97% 以上,成为基本可治愈的白血病。遗憾的是,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在其他肿瘤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疗效。因此,亟需探讨诱导分化新的治疗策略。

课题组通过大量的前期研究发现,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和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均可诱导肝癌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提出“转录因子诱导分化理论”。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谢渭芬团队与相关公司合作,在国际上首先开展HNF4α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NF4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显著促进肝癌组织坏死,抑制肝脏肿瘤和转移癌生长。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法开创诱导分化治疗人体恶性实体瘤的先河,证明“转录因子诱导分化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站在“慢性肝病”这座山峰的顶端,仍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谢渭芬教授表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肝癌诱导分化治疗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也必定是一条艰辛曲折的路,但我们现在相信这是一条光明正确的路,也是一条完全自主创新之路”。今后将进一步优化HNFs诱导分化治疗肝癌的“长征方案”,深入开展阿尔维林和利福昔明等治疗肝硬化及其门脉高压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保持定力和专注,坚持自信,为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多更快造福广大患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