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五灵脂:传统中药材的活血止痛功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五灵脂:传统中药材的活血止痛功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aopinnet.com/zy/yaocai/wulingzhi.htm

五灵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它主要来源于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等地。五灵脂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之痛证、瘀滞出血证等多种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五灵脂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信息

  • 药材名称:五灵脂
  • 拼音名称:Wu Ling Zhi
  • 别名: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 科属: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
  •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

性味归经与功效

  • 性味:苦、咸、甘,温
  • 归经:归肝经
  •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范围

五灵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瘀血阻滞之痛证:五灵脂善于活血化瘀止痛,常与蒲黄相须为用,即失笑散(《和剂局方》)。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骨折肿痛等。

  2. 瘀滞出血证:五灵脂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可用于治疗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等。

配伍应用

五灵脂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五灵脂配伍半夏、瓜蒌:有活血化淤、散结降逆之功效,用于治疗痰血凝结之心痛胸痹、痰浊甚者。

  2. 五灵脂配伍干姜:共奏温中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血滞所致之胃脘疼痛。

  3. 五灵脂配伍降香:相伍为用,其功效更显著,用于治疗血淤所致之胸胁疼痛、胃脘痛、心绞痛等。

  4. 五灵脂配伍蒲黄:二药生品相伍为用,有通利血脉、祛淤止痛之功;炒炭合用,有祛淤止血之效。

  5. 五灵脂配伍香附: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气犯胃之胁肋、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包煎
  • 注意事项: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采收加工与炮制工艺

  •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的称“灵脂块”,又称“糖灵脂”,质佳;粪粒松散呈米粒状的,称“灵脂米”,质量较次。生用或醋炙、酒炙用。
  • 炮制工艺
    1. 五灵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五灵脂块,捣碎。生品用于行血、散血。
    2. 炒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黑色或焦斑,取出,放凉。多用于化瘀止血。
    3. 醋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后喷淋米醋,炒至微干、有光泽时,取出晾干。每五灵脂100kg,用米醋10kg。醋五灵脂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4. 酒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随而喷淋黄酒,再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五灵脂100kg,用黄酒12~18kg。
    5. 五灵脂炭: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色存性,取出,放凉。五灵脂炭用于止血。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含维生素A类物质。亦含多量树脂、尿素、尿酸等。
  2. 药理作用:五灵脂在试管内有显著的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五灵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过敏性紫癜
  • 组方:当归15g,红花5g,川芎、桃仁、没药、五灵脂、制香附、牛膝、秦艽、地龙、羌活、甘草各10g
  • 用法:随证加减,水煎服
  • 疗效:治疗22例,治愈18例,显效4例。疗程7~30天。
  1. 治疗毒蛇咬伤
  • 组方:五灵脂2份,雄黄1份
  •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用黄酒冲服6g(不善饮酒者可用茶调服),同时外敷创口,每日3次
  • 疗效:共治疗10例,皆痊愈。治愈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8天。
  1. 治疗原发性痛经
  • 组方:五灵脂、生蒲黄、炒蒲黄各10g,益母草15g,白芍12g,当归、川芎、桃仁各9g,甘草3g
  •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于行经前7天开始至行经日止
  • 疗效:治疗50例,结果:治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茶疗食谱

蒲脂茶

  • 材料:蒲黄5g、五灵脂3g、花茶3g
  • 做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 功效:活血行瘀,散结止痛
  • 用途: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心绞痛;胃痛
  • 来源:来源于《和剂局方》


五灵脂图片


五灵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