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丨亚冬之城有点冷?小吃街“热火朝天”来暖你
知食丨亚冬之城有点冷?小吃街“热火朝天”来暖你
在冰城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带来了冰雪运动的激情,也让这座城市的特色小吃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从马迭尔冰棍到锅包肉,从冰糖葫芦到红肠,各种美食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依然热火朝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此时的哈尔滨,最低温度突破零下20摄氏度,却丝毫没有动摇“吃货”们的热情。究竟哪些美味如此吸引人?
马迭尔冰棍:百年传承的冰城浪漫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与通车,哈尔滨成为重要交通枢纽。1906年,俄国人卡斯普在中央大街创建马迭尔宾馆,他就地取材,用卧里屯牧场优质牛奶作原料,用松花江冰块搭砌冰窖,冷冻成方正造型的冰品,马迭尔冰棍就此诞生。
经过百年传承,马迭尔冰棍不断发展,创新口味,跨界联名,用更多口味和造型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逐渐成为当地“打卡”美食。
冰糖葫芦:创意无限的冰镇甜品
冰糖葫芦是北方常见的小吃,在哈尔滨不止有山楂,草莓、葡萄、菠萝,甚至辣椒、辣条都能做成冰糖葫芦。食材串成串,蘸上烧热的糖浆,在户外直接冷却冰冻,形成玻璃般的脆糖壳,果肉冻成冰沙一般。
锅包肉: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锅包肉诞生于清末,最初是“咸鲜口”官府菜,后来为了招待外宾演变成酸甜口。用猪里脊切片挂糊,炸至金黄酥脆,再加上料汁,入口先脆后软,酸甜呛鼻。
红肠:融合文化的美味传承
红肠源自东欧的熏肠工艺,传统口味做法是将肥肉丁、瘦肉与蒜末混合,再用果木熏烤。得益于哈尔滨红肠的名气,烤红肠成为一道特色街头小吃,冷天里吃一口,暖胃又暖心。
多彩美食:融合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冻梨、雪绵豆沙、烤冷面……格瓦斯、大列巴、东北饭包……炒年糕、烤油边、粘豆包……寒冷环境之中,各类别具一格的特色小吃在这座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生根发芽”。
亚冬会的召开为哈尔滨注入蓬勃发展动能,冰雪文化与冰雪经济成为当地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哈尔滨的美食追赶潮流,推陈出新,多样又可口的美食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饮食需求,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此一饱口福。
即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饮食消费市场仍然热火朝天。人们在这里有更多样的消费体验,巨大的消费潜力澎湃释放,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