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战场转折点在石油和钢铁之争?跑得快输得也快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战场转折点在石油和钢铁之争?跑得快输得也快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战役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也揭示了战争中后勤保障、产能转换和指挥决策的重要性。本文将深入分析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及其原因。
坦克跑得太快,让德军提前转换了产能
有句古话叫谁笑到最后才是巨人。二战德军恰恰忽略了苏联战争潜力比德国强的事实,而在德军打赢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两场包围战以后,负责军工保障的决策者们,却按照阿道夫的指示转换了产能,把重心侧重于研发新型装备和重型坦克上面,甚至准备为结束苏德战争做庆祝准备。
有资料显示,1941年,苏联共生产了6701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1942年第一季度也只生产了1714万发,原因是西部军工企业多数被德军摧毁,有的只能使用民用企业替代,比方说拖拉机厂制造坦克等。1942年莫斯科战役胜利后,苏军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重新认识到闪击战的危害,着手组建大量的坦克集团军,在武器装备生产上陆续超过德军,无论是T34的量产还是伊尔战斗机以及喀秋莎火箭炮的生产,工厂加足马力,光各种炮弹加起来就达到了1.27亿发。
即使这样,在1942年弹药生产量上,德国共生产了5300多万发炮弹,还不到苏联的一半,虽然在重型炮弹和大毫米口径炮弹生产上有2500多万发,但仍然满足不了前线的需要。
那么,德军为什么在莫斯科战役打得最紧张的时候,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战场形势看得太乐观了,虽然推迟一个月才进攻莫斯科,但到10月底时,德军180万大军几乎没什么损伤,德军从上到下都认为占领莫斯科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德国的军工部门负责人,也减缓了军工生产进度,大量军事产能转换为民用,266万工人转换了角色,开始生产民用产品。
从这个层面讲,当莫斯科前线德军士兵在11月份遭遇严寒急盼空投棉衣和补给物资时,德军统帅部却把重点放在保障坦克供应和进攻准备上,而负责军工生产的德国弹药生产委员会主席博尔贝特也发现了自己失职,在莫斯科战役失利后自裁,这是德军从上到下太自信造成的,并非他一人担责就能解决问题。
提出这个观点,肯定有人怀疑,说这是哗众取宠,实际上,我们研判下当时战场环境就会发现,这三个人从不同角度发现的问题,说明莫斯科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苏军打赢闪击战的重要条件。
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是前面提到的德国经济战略委员会的负责人博尔贝特,他还专门负责弹药的生产。当他发现前线电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他手上时,德军的后勤运输保障已经出现拥堵,这里既有军工生产部门没有计划在苏联过冬的物资储备,也有连接苏联的铁路运输因路轨问题经常出现拥堵,而戈林的空军却把重点又放在空投装甲部队急需的作战物资上面,在阿道夫撤换几十名前线指挥将领的同时,他也预感不妙自我了结完事。
实际上,博尔贝特担心的不仅仅是弹药供应不上的问题,前线德军除了士兵缺乏过冬物资,装备同样抵御不了严寒,好多装甲都开不动打不响,这些都是后勤保障的问题。而在战前,德军后勤保障部门还把燃油补给寄托在战场就地取材上面,可以说,德军在莫斯科战场完全是败在后勤保障上面。
而让古德里安下决心不能继续进攻的却是他视察部队的亲眼所见。1941年12月4日,古德里安到前线视察部队,眼前所见不是缺衣少粮就是缺油少弹,德军的坦克都停在大路上等着苏军反坦克手来袭。而他在傍晚回来的路上,指挥车又掉到路边壕沟出不来,要不是后面跟来的通信指挥车救他出来,这晚他怕是要在沟里过一夜。回到司令部,他就向博克元帅和统帅部提出不能再继续打下去的建议,要打也要等到来年开春再进攻不迟。
但是,古德里安的建议被阿道夫严词驳回,12月8日,德军统帅部再次下达进攻命令,19日,阿道夫亲自接管陆军指挥部,22日撤换了一大批高级指挥官,古德里安也被解除了职务。
第三个发现德军在莫斯科战役要失败的就是朱可夫了。10月7日朱可夫接管西方面军司令部时,德军对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包围战已经打响,换句话说,这时朱可夫已经控制不了战场局面,57万苏军也是在他眼皮底下被围歼的。
但是,朱可夫看到莫斯科仅剩下不到10万人的防御部队并没气馁,充分利用了气候和莫斯科军民的顽强防御斗志,利用6道防御阵线和游击战术打赢了这场保卫战。一方面,他上任后就亲自到一线调研情况,发现了德军装甲坦克并不适合进攻莫斯科,闪击战优势得不到体现;另一方面,采取正面迂回侧翼包抄的打法,避开德军的装甲部队,让德军在气候和补给困难中暴露在泥泞公路上被动挨打。
莫斯科战役,说到底是意志和决心的对抗
一些人至今也搞不明白,明明德军在10月份就打赢了莫斯科战役一半的进程,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前锋都能看到莫斯科的红楼顶了,为什么在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却让苏军反击成功呢?
实际上,德军是输在人心不齐上面。严寒不说,确实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但要说影响到德军打不过苏军,那就说不过去了,毕竟德军在整个莫斯科战役才损失了不到50万人,而在进攻之前,却是有180万大军的,在兵力和装备上是完全压倒苏军的。
关键的是,严寒带来了士气低落和德军统帅部在指挥上的失误。当多数士兵在严寒中望眼欲穿等来空投补给时,空中落下来的却是坦克防滑链和尖铁,德军一门心思要继续进攻。虽然古德里安提出暂缓进攻的想法有些扰乱军心,但17日德军总参谋部仍然下达了可以后撤70公里的命令,只不过仅仅过了一天,阿道夫就收回了这道命令,他认为撤退不仅要走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老路,甚至还会让中央集团军群完全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