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旱涝急转,原因为何?今年洪水为什么偏多?
河南旱涝急转,原因为何?今年洪水为什么偏多?
2024年6月,河南经历了从严重干旱到极端暴雨的剧烈转变。这种旱涝急转现象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趋势。本文将深入分析河南旱涝急转的原因、影响及其背后的气候变化背景。
图片来源:河南气象
旱涝急转:从大旱到大涝的极速转变
2024年5月,河南省降雨量比正常情况少70%以上,50%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达到中旱以上等级。6月12日,全省16个地市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持续10天。正当人们以为6月中旬的降雨将缓解旱情时,7月主雨带北抬,河南迎来数次暴雨。仅7月14日至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17.2毫米,社旗县大冯营更是达到867.1毫米,打破当地日雨量纪录。
暴雨后的河南社旗县村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旱涝急转:患寡而患不均
旱涝急转是指区域气候在同一季节内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形,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及其交接期。这种复合型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低,但对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等构成的威胁更为巨大。据统计,2011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5-6月发生的旱涝急转致使3394.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93.6亿元。2023年6-7月,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多地发生不同程度干旱;8月初,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暴雨,仅北京市就有129万人受灾,33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万公顷。
这种急速的变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带来地质灾害滞后性效应,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洪及公路沿线边坡塌方、滑坡等次生灾害。
7月,为什么是北方的眼泪?
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多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024年7月,不仅河南,山东也遭遇了极端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92.9%。临沂坊前降水量最大达607.6毫米,多地单日雨量打破历史纪录。
1961—2021 年旱涝急转事件频次空间分布(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受季风气候和复杂地理环境影响,气象条件变化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大气环流形势、海面温度异常及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异常耦合作用,都会影响旱涝急转事件的出现。例如,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旱涝急转主要与中高纬地区的高空西风、中低纬地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以及低纬度地区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关系。
未来:越来越多的旱涝急转现象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呈现增加态势。一方面,随着温室效应增加,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地表蒸发加剧,中等强度降水和弱降水减少,导致干旱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大气保持水分能力增强,水循环将持续增强。全球变暖每增加1℃,近地面大气持水能力即增加约7%。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总降水量增加与降水极端性增强,洪涝风险增大。
水循环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
进一步的,全球湿润区(主要包括热带、季风区、中高纬地区)因总降水增多而变得更湿润的同时,降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也将变得更不均匀,干湿时期间的波动将更剧烈。
结合降水平均态和变率变化划分的降水变化型式,填色为降水变率变化与平均态变化的比值(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这种区域性干旱事件与极端降水事件同时增多、增强的趋势,导致未来更容易出现“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这种现象。对我国而言,夏季旱涝急转将更加频繁,春季旱涝急转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显著增加。华北平原作为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产区,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旱涝急转事件发生,且强度增强。
中国10个气候区(a涝转旱事件和(b) 旱转涝事件在不同季节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的预估变化。该值大于0表示预计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增加,小于0表示预计DWAA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减少。(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河南:是缩影,也是代表
河南作为产粮大省,贡献着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是当之无愧的粮仓。但位于南北过渡带的它,总是既饱受水灾又饱受旱灾,遭遇了太多苦楚。仅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发生的极端强降雨就造成了全省1453.16万人受灾,302人遇难,倒塌及损坏房屋累计784265间,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
暴雨中的河南(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每一次极端灾害发生后,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救援避险措施,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救灾救助工作。
河南南阳社旗县李店镇青台村救援现场(图片来源:央广网)
随着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即使极端灾害在增加,受灾人口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2002-2022 年逐年中国受灾人口情况和中国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但是我们仍要警醒,极端灾害对我国,甚至全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未因此显著降低。气象灾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而对极端灾害的准确预测依然困难。对个人而言,我们需要树立极端天气常态化的意识,提升防汛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了。
参考文献
1.Qiao, Y., Xu, W., Meng, C., Liao, X., & Qin, L. (2022). Increasingly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events in a warmerworld: Observed evidence fromChina during 1980–20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42(12), 6429–6440.
2.孙锦浩,苏布达,王东方,等.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OL].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1-12[2024-07-21].
3.乔宇,徐伟,孟晨娜,等.旱涝急转事件研究:进展与挑战[J].灾害学,2023,38(03):131-138.
4.周波涛,钱进.IPCC AR6报告解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6):6.
5.姜大膀,王娜.IPCC AR6报告解读: 水循环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6):6.
6.Wenxia Zhang et al.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daily-to-multiyear time scales in a warmer world.Sci. Adv.7,eabf8021(2021).
7.Chen, H., Wang, S., Zhu, J., & Zhang, B. (2020). Projected changes in abrupt shifts between dry and wet extremes over China through an ensembl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5, e2020JD033894.
8.2022 Global Natural Disaster Assessment Report-CN,应急管理部
9.雷晓平.中国南北过渡带短周期旱涝急转及其驱动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10.薛媛, 薛晓萍. 极端降水与干旱同步频发的研究进展. 海洋气象学报, 2022, 42(1): 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