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虞美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虞美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74524041.html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李煜《虞美人》之变与不变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和项王歌
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凄凉悲婉词牌的来历
四面楚歌时,虞姬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鲜红的花,后人为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一、李煜之人

知人论世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被称为“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今开封),封违命侯,实际成为“阶下之囚”。978年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实为“艺术才子”。语言清新洗练,用情真挚,李煜由此被称为“词中之帝”。

二、李煜之词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前期耽溺于享乐,词的题材狭窄,多写奢华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绮丽柔靡。前期“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君之所短,而为词之所长也。”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为宋所灭,后主被赵匡胤囚禁于宋国都东京,成为亡国之君。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故后期词作,多写亡国之恨,思乡之情,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李煜之《虞美人》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

因声求气

任务1:欣赏歌曲,听范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任务2:自由诵读,感悟诗歌情感。

哪一个字最能概括诗歌的情感?(词眼)

因声求气

在《虞美人》中有哪些意象是永恒不变的?哪些是暗含沧桑变化的?其中又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缘景明情

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往事故国
朱颜

春花乃一年之中最繁之花,季季可见此极其绚烂的美好景象;秋月乃一年之中最明之月,年年可见此皎洁无暇的明朗月光;作为帝王的李煜,尽享人间富贵繁华,对于曾经的他,如“春花秋月”的美好事物唾手可得,如今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尊严全无,自由丧失。春花秋月般美好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煎熬,以乐景衬哀情,衬托其度日如年之痛感,勾起往事之悲。

为何词人看见“春花秋月”却联想起往事?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深度探究

往事之悲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人的世事无常变幻,每一代都会有所改变,但是这江月却永恒不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人为何写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深度探究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一个“故国”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故国之思

明确: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

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深度探究

朱颜之叹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课外拓展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国家:国土更姓,山河变色
物是人非、世事巨变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是前面六句水到渠成的自然升华,感情大胆率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如何体现出来他无穷无尽的愁情?

深度探究

亡国之恨
往事之悲
故国之思
朱颜之叹

李煜的“愁”有哪些?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对比全诗的变与不变之处

艺术特色

全词总结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绝笔,以哀怨细腻的笔触极致描写了自然中落花,流水,明月等的变与不变,永恒与无常的规律,表达了词人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