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日常护理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日常护理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pjingbian/article/EB3B90MqYMA.html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它通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如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导致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体位性低血压的六大主要原因及其日常护理方法。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改变(主要是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症状。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脱水、失血、心律失常等。

1. 药物副作用

α-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扩张。当患者突然站起时,血管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收缩来维持血压,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另外,一些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也可能有类似的副作用,会干扰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2. 脱水

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当从卧位或蹲位站起时,由于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维持正常血压。严重的呕吐、腹泻也会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 失血

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况会使血容量减少。如果失血量较大,身体的代偿机制来不及发挥作用,在体位改变时就很容易出现血压下降。

4. 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导致心率过慢)或频发的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或心脏泵血节律紊乱。在体位改变时,心脏不能有效地调整泵血状态,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5. 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尤其是自主神经。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当累及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时,就会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从卧位站起时,血管不能及时收缩,血液因重力作用而聚集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引起血压下降。

6.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当体位改变时,心脏无法像正常心脏那样快速增加心输出量来维持血压,容易导致血压下降和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由于原因较多,所以若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得到针对性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 患者在起床、站立或从蹲位站起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可以先在床边坐几分钟,让身体有时间适应姿势的改变,然后再慢慢站起来。从蹲位站起时,也应该先将身体重心移到双脚,缓慢起身,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增加血容量,从而减轻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患者每天应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同时,适量增加盐分摄入也很重要,因为盐可以帮助身体保留水分,增加血容量。但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导致高血压等其他问题,一般每天可增加1-2克盐摄入。

本文原文来自优来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