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平仄两用,或平仄多读字,值得收藏了
平水韵:平仄两用,或平仄多读字,值得收藏了
在古汉语中,字词的读音常常因时代、地域、文献流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读音的多样性不仅体现了汉语历史的丰富性,也为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挑战。其中,平仄两用和平仄多读字,是古汉语读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引言与背景介绍
在古汉语中,字词的读音常常因时代、地域、文献流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读音的多样性不仅体现了汉语历史的丰富性,也为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挑战。其中,平仄两用和平仄多读字,是古汉语读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平仄两用和平仄多读字,指的是在古汉语中,同一个字因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读音不同,意义相同,或不同的读音意义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古音平仄字的分类、实例、字音演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二、平仄演变概述
平仄是古诗词中极为重要的音韵元素,它决定了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美。在古代汉语中,平仄主要依据声调来划分。“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平声中,平直不变的称为“阴平”,缓慢上扬的称为“阳平”。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发音不平顺的就是仄。平声字发音平稳悠长,仄声字发音短促有力。然而,随着语音的演变,现代汉语的声调已经与古代汉语有了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部分汉字在古今之间的平仄归类发生了变化。例如,某些古代为平声的字在现代可能归为仄声,反之亦然。
三、古诗平仄运用
在古诗词创作中,诗人往往巧妙地运用平仄来营造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对平仄的精心安排,诗人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律诗中,诗人必须严格遵循平仄格律,以确保诗的和谐与统一。而在词中,平仄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多变,为词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四、平仄两读且意义相同字
一、平仄两用字做动词,或与动词组合使用时为平声。
- 醒: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听: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看: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望: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忘: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凭: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莹: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狰: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渐: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颔: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髁: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敲: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刨: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钞: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缭: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挠: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钿: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叹: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喷: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 菌: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二、平仄两用字做名词或助词时为仄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平仄两用字,它们在不同音调下意义相同:
- 醒:无论作为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从睡眠或昏迷状态中恢复意识。
- 听: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耳朵接收声音的行为或动作。
- 看:作为平声或仄声时,都表示用眼睛观察、注视的动作。
- 望:平仄两读时,都表示远望、希望或期待的意义。
- 忘: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忘记、遗失记忆的含义。
- 凭:在平仄两读时,都表示依靠、根据或证据。
- 莹:平仄两读时,都用来形容光亮、透明或清澈。
- 狰:无论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凶猛、可怕的样子。
- 渐:作为平声或仄声时,都表示逐渐、慢慢地变化或发展。
- 颔:平仄两读时,都表示下巴或点头的动作。
- 髁:在古音中,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关节的一部分,如股骨的末端。
- 敲:平仄两读时,都表示敲打、撞击的动作或声音。
- 刨:无论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挖掘或铲起的动作。
- 钞:在古音中,平仄两读时,都用来指代纸币或钞票。
- 缭:平仄两读时,都表示缠绕、环绕或错综复杂的样子。
- 挠: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抓挠、扰乱的动作或行为。
- 钿:平仄两读时,都指代一种古代妇女用的花形首饰。
- 叹:平仄两读时,都表示叹气或叹息的声音或行为。
- 喷: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表示液体或气体喷出的动作或现象。
- 菌:平仄两读时,都用来指代真菌或细菌等微生物。
五、平仄两读且意义不同字
一、平仄两读且意义不同的字
平仄两读且意义不同的字,是指同一汉字在平声和仄声两种声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 应:
- 平声(yīng):应当、应该。
- 仄声(yìng):应答、回应。
- 令:
- 平声(líng):动词,意为命令、使、让等,如“下令”、“令人”。
- 仄声(lìng):名词,指称性意义,如“酒令”、“法令”等。
- 吹:
- 平声(chuī):动词,陈述性意义,如“吹风”、“吹气”。
- 仄声(chuì):名词,指称性意义,指称乐器、风,或它们弄出来的动静、声响,如“野吹”、“玉吹”。
- 兴:
- 平声(xīng):动词/形容词,如“兴起”、“兴旺”。
- 仄声(xìng):名词,兴致、兴趣,如“高兴”、“兴头”。
- 当:
- 平声(dāng):动词、介词,如“当时”、“应当”。
- 仄声(dàng):形容词,如“适当”、“恰当”。
- 溅:
- 平声(jiān):溅溅,形容水流声或液体飞溅的声音。
- 仄声(jiàn):飞溅,液体受冲击向四外射出。
- 渐:
- 平声(jiān):陈述性意义,如水侵入等。
- 仄声(jiàn):修饰性意义,副词,表示逐渐。
- 间:
- 平声(jiān):中间,方位名词。
- 仄声(jiàn):间隔,动词。
- 重:
- 平声(chóng):重复、重叠,如“重新”、“重逢”。
- 仄声(zhòng):重量、重要,如“沉重”、“重量”。
- 中:
- 平声(zhōng):中间、中心,如“中央”、“中间”。
- 仄声(zhòng):射中、击中,如“中箭”、“中靶”。
- 分:
- 平声(fēn):分开、分发,如“分手”、“分配”。
- 仄声(fèn):名分、本分,如“缘分”、“安分”。
- 观:
- 平声(guān):观看、观察,如“观看演出”、“观察事物”。
- 仄声(guàn):寺观、道观,如“道观”、“观音”。
- 荷:
- 平声(hé):荷花、荷叶,如“荷塘月色”、“荷叶田田”。
- 仄声(hè):负荷、担当,如“荷枪实弹”、“荷重”。
- 难:
- 平声(nán):困难、难处,如“难题”、“难办”。
- 仄声(nàn):灾难、患难,如“难民”、“遇难”。
- 女:
- 上声(nǚ):女性,如“女孩”、“女士”。
- 去声(nǜ):古汉语中表示“你”,如古诗文中的用法。
- 食:
- 入声(shí):食物、饮食,如“吃饭”、“食物”。
- 去声(sì):饲养、喂养,如“食马”、“食言”。
- 语:
- 上声(yǔ):语言、说话,如“语文”、“话语”。
- 去声(yù):告诉、说给,如“不以语人”(不告诉别人)。
- 善:
- 上声(shǎn):善良、善心,如“善良”、“善举”。
- 去声(shàn):擅长、善于,如“善战”、“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