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急下泄求缓解——试试中医艾灸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急下泄求缓解——试试中医艾灸法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CRTHT805149MGO.html

腹泻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所伤或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肠道传导失常,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水样的病症。夏季食物易变质、冷饮生食增多,室内外温差大,增加了腹泻的风险。

临床表现为稀便、水样便和排便频繁,可能伴随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通常发病较急,持续时间较短,多伴有发热,慢性腹泻则病程缠绵。

病因病机

  1. 外感风寒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运化,水液代谢失调,导致肠道的传导功能失常,最终表现为腹泻。

  2. 饮食所伤
    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损伤脾胃,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良和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腹泻。

  3. 情志内伤
    当情绪波动影响到肝脾的功能时,会导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水液的代谢,最终导致腹泻。

4.脾胃虚弱
由于先天体质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脾胃虚弱,其运化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转化水湿,就会导致水湿在体停内滞,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腹泻。

辨证分型

  • 寒湿泄泻:大便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 湿热腹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 食滞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 脾虚腹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取穴与操作

主穴:神阙、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寒湿泄泻配关元;湿热泄泻配内庭;食滞肠胃配中脘;脾虚泄泻配脾俞。

1.神阙:位于腹中部,肚脐中央。

2.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3.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4.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5.关元: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

6.内庭: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7.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8.脾俞: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操作方法:

  1. 温和灸法:点燃艾条,将艾条置于穴位上方2~3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不灼痛,每穴灸5~10分钟,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2. 回旋灸: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小幅度的旋转或往返移动,使穴位受热均匀。

  3. 艾灸贴:将艾灸贴撕开,直接贴敷在上述穴位上,产生温热感觉,一般6~8小时后取下。

预防保健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生冷、油腻食物。

  2.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3. 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4. 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5.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