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0年)
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0年)
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智研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行业概述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其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体内,在机械动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从而使得储存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具有系统安全性高、项目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等优点。
产业链分析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可清晰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与市场开发三大环节。上游环节主要涉及钒资源的开采与冶炼。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钒的稳定供应对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钒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冶炼技术研发,确保原材料的自主可控,是上游环节的重要任务。中游环节则聚焦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这一环节包括功率单元(电堆)与能量单元(电解液)的研发与生产。下游环节主要负责储能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随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商业化推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
从产业链分布格局看,我国钒钛磁铁矿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河。其中,四川攀西地区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超过100亿吨,居世界首位,成为钒资源及钒系产品的主要产区,还拥有攀钢股份、安宁集团、明星电力、伟力得、川威集团等领军企业。
市场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实施的232项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中,中国占据了半数以上,总装机规模(含在建)达到657.8MW/2795.6MWh。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调峰需求的增加,我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投运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到了112.1MW/458.2MWh,相较于2021年,同比增长了惊人的338%和390%。同时,新增液流电池装机占比也从2021年的1%提升至1.5%,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重点企业
报告重点分析了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永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这些企业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投资前景及风险分析
报告指出,全钒液流电池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初始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关键技术和材料成熟度不足、行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等。但同时,随着长时储能需求的高涨、核心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及相关地区数据。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