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一千多言,浓缩为10句,读懂一句,受益一生
《太上感应篇》一千多言,浓缩为10句,读懂一句,受益一生
《太上感应篇》是中国古代道教经典著作,以因果报应为主线,宣扬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的思想,告诫世人若想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全篇一千二百多字,浓缩为10句,读懂一句,受益一生。
01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释】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影子跟随人一样,没有差错。
【感悟】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万物皆有因果报应,行善积德的家庭必然会有吉庆,不行善事的家庭必然会遭受祸殃。
灾祸和福报并不是无缘无故降临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行为所招致的。
善行会带来善报,恶行则会招致恶果。如果想要招来更多的好运和幸福,那我们就要常做善事,积累阴德。
02
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解释】想要延年益寿的人,先要避免大小过错。
【感悟】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他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我们想要寿命长些,那就尽量避免犯错。
03
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解释】掌管人寿命的神灵会根据人所犯错误的轻重,夺除人的寿命,重的十二年,轻的一百天,寿命夺尽就死了。如果死后还有未完的罪责,就会殃及子孙。
【感悟】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时刻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谨言慎行。
因果报应具有延续性。即使一个人死了,如果他的恶行还未得到完全清算,那么他的恶果还会延续到他的子孙后代身上,给他们带来不幸或灾难。
因此,我们要积德行善,避免作恶多端,以免给自己和后代带来不幸。
04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解释】应该怜悯他人因作恶所招得的凶祸,赞叹他人因行善所获得的福报。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
【感悟】怜悯作恶的人,让他们觉得人间有温情,日后不做坏事,这也是阻止恶行的方式。
多赞扬那些乐善好施的人,从而使他们因赞美而愿意去做更多的善事。
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尽自己的所能,伸出援手帮助那些身处危难中的人。
通过这种举动传达一种正向力量,最终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05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所谓善良的人,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他,众邪都远离他,善神也会保卫他。所作的事必定会成功,神仙的境界可以有达成的希望。
【感悟】行善之人往往会获得福气和财富。人们积极向善、顺应天道、追求品德的高尚与行为的正直,从而赢得他人的尊敬、天道的佑护、神灵的卫护以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06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解释】看见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样高兴;看见他人有所损失,就如同自己损失一样难过。
【感悟】我们要为别人获得的幸福而感到开心,在看待他人的得失时,应该像看待自己的得失一样,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07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解释】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感悟】不要揭别人之短,炫自己之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
08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解释】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感悟】如果发现自己想做坏事,或者已经做了坏事,要立即转变观念,终止所做的坏事,将行善积德铭记于心,然后多做好事,这样才能转祸为福。
09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解释】吉祥的人,语善、视善、行善,一天有三件善行,积满三年,上天必定降给他福报。
【感悟】行善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做的善事越多,福报也就越多,也就是所谓的积善成福,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10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解释】凶恶的人,语恶、视恶、行恶,一天有三件恶行,积满了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给他灾祸。
【感悟】正所谓积恶成祸,小恶积小祸,大恶积大祸。人作恶多端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或报应。
写在最后
《太上感应篇》通过善恶报应的必然规律,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以避免灾祸。
以上10句话值得我们细品、自省、行动。我们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命运会转向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