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仓储智能化升级:四大案例解析电网行业数字化转型
电力仓储智能化升级:四大案例解析电网行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仓储管理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还能增强安全性。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智能电网仓储案例,解析电力行业如何实现仓储智能化升级。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电网设施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政策要求,电网行业的数字化改革也走在行业前列,各种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仓储应用在电网行业落地实践。建立高效、稳定、智能化的电力物资仓储体系,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合理控制库存,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资流转效率,稳定供应电力保障,对于提升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网行业仓储升级痛点分析
库房特点:多为老库房改造,方案设计有局限
电网行业仓库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像大多数民营企业一般,做到库房效益最大化,其仓库特点以老库房改造为主,大多数为老库房转型升级需要进行改造,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做到效益最大化。如库房可能在长宽方面限制、地面承载限制、库房高度限制等。存储物资特点:存储方式不统一,摆放区域不固定
电网行业库房一般以中心库为主,较多存储的为应急物资,如变压器、JP柜、电缆盘等;也有电表、表箱、分支箱等;同时亦有各类其它物资,如工程余料、异形件、重型铁件等等。电力物资器件大小不一,库区物资存储方式不统一,且微小物资容易丢失,整体物资管理的信息同步和协同能力有待加强,拣选和调配难度较大。同时库内物资存储又分室内存储、室外存储等情况,摆放区域不固定,拣选和出入库流程不确定性增加。仓储作业特点:人力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电力物资仓库为多层仓库,主要依靠人力管理和运作,人力成本及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和仓库效能急需提升。
智能电网仓储案例解析
电网行业的方案设计需考虑客户使用情况,因客户而异。在方案设计上侧重于效率、客户使用便捷性,同时需考虑设计形式的突破,进行方案创新,不可局限于行业的传统形式。
鄂州国网立体库
国网湖北鄂州中心库,是鄂州地区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该项目为应急储备库,占地2000余平方米,共有标准货位1500余个,主要存储变压器、电缆盘等物资。在周边发生地质灾害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出货、分拣,第一时间向灾区提供应急物资。
特殊设计:考虑地面承载,在建设时做了特殊设计,同时以RGV代替输送线,节约建设成本。
富阳国网立体库
富阳国网中心库为老库房改造项目,存储量较低,改造难度大。根据客户痛点,因地制宜设计规划了一整套智能立体仓库解决方案,将标准货位提升至1000余个,配置3台堆垛机、1台提升机、2台AGV、1台RGV,依托自主研发的WMS、WCS系统,对整个仓库进行智能化管控。
特殊设计:采用二楼夹层平台与立体库对接方式,充分利用二楼夹层平台存储空间,增加存储率。
绍兴国网立体库
绍兴上虞国网物资库物流中心是该地区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项目占地1500余平方米,共有标准货位2000个。除了物资的自动存取、输送、信息管理系统以外,还引进了RFID条码识别技术,实现在地震、雪灾等紧急情况下,快速出货、分拣,第一时间向灾区提供应急物资。
特殊设计:智能行吊形式解决库外线缆盘存储问题,托盘做特殊设计,额载可达20吨,满足大宗超重电力物资装卸。
东阳国网立体库
国网东阳电力库是东阳市国家电网物资库,主要存储变压器、电缆盘等物资,共有标准货位500余个,标准存储吨位1.5吨,最大存储吨位为3吨。
特殊设计:针对电网物资外形尺寸和重量较大的特点,配置重型货架、大型起重机等,可承载3吨的低压电缆和变压器等电力物资。同时结合WMS等系统,对仓库进行实时监控,物资流动路径实时可见。
结语
电网行业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对于电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顺应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积极推进其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在使电力仓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企业在电网行业智能化建设中做出新的突破。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