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中的“三中心论”及“老三中心”“新三中心”和赫尔巴特、杜威的观点
教学方法中的“三中心论”及“老三中心”“新三中心”和赫尔巴特、杜威的观点
教学方法的“老三中心”与“新三中心”反映了教育理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以下是两者的对比:
一、老三中心(传统教学理论)
“老三中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核心,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中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负责知识的讲解和传递。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教材中心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知识结构系统化,但可能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课堂中心
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内进行,时间和地点固定。
学习环境封闭,缺乏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特点:
- 优点:知识传授系统化,便于管理。
- 缺点: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单一。
二、新三中心(现代教学理论)
“新三中心”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生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习中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强调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习效果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实际应用和能力提升。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实践任务等)衡量学习效果。
特点:
- 优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实践和应用。
- 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更多资源支持。
三、老三中心与新三中心的对比
维度 | 老三中心 | 新三中心 |
---|---|---|
核心主体 | 教师 | 学生 |
教学内容 | 教材为主,知识系统化 | 学生需求为主,注重实践与应用 |
教学方式 | 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 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
学习环境 | 课堂内固定教学 | 课堂内外结合,开放多元 |
评价方式 | 以考试成绩为主 | 多元化评价,注重能力提升 |
四、总结
- 老三中心:适合系统化知识传授,但可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需求。
- 新三中心: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但对教学设计和资源支持要求更高。
现代教育实践中,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
教学方法的“老三中心”与“新三中心”分别代表了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这两种理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教学方法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详细对比:
一、老三中心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老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是传统教学理论的核心,其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ert, 1776-1841)。
赫尔巴特的主要观点:
教师中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负责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管理。
学生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权威性至关重要。
教材中心:
教学内容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核心,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注重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课堂中心:
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内进行,时间和地点固定。
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学习环境相对封闭。
教学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法”:
- 明了:教师清晰讲解新知识。
- 联想: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系统:将知识系统化,形成整体结构。
- 方法: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知识。
特点:
- 优点:知识传授系统化,便于教师操作和管理。
- 缺点: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教学方式单一。
二、新三中心与杜威的教育思想
新三中心(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习效果中心)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其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杜威的主要观点:
学生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个性化学习。
学习中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实践和探究获取知识。
学习效果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实际应用和能力提升。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实践任务等)衡量学习效果。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未来生活的准备。
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习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问题解决教学法:
杜威提倡“问题解决法”,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
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特点:
- 优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实践和应用。
- 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更多资源支持。
三、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对比
维度 | 赫尔巴特(老三中心) | 杜威(新三中心) |
---|---|---|
核心主体 | 教师 | 学生 |
教学内容 | 教材为主,知识系统化 | 学生需求为主,注重实践与应用 |
教学方式 | 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 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
学习环境 | 课堂内固定教学 | 课堂内外结合,开放多元 |
评价方式 | 以考试成绩为主 | 多元化评价,注重能力提升 |
教育目标 | 传授系统知识 | 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四、总结
- 赫尔巴特与老三中心:代表了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教师的权威性,适合系统化知识学习,但可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
- 杜威与新三中心:代表了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对教学设计和资源支持要求更高。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两种理念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采用赫尔巴特的方法,而在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采用杜威的理念,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