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警钟:全面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守护家禽健康
家禽养殖警钟:全面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守护家禽健康
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霉菌也悄然踏上了它们的“侵袭之旅”。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饲料污染与家禽霉菌毒素中毒成为了养殖业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霉菌,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实则潜藏着巨大的危害,它们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家禽的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在家禽养殖中,这一道理同样适用。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成为了霉菌毒素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霉菌的生长速度惊人,感染发病率也随之急剧上升。那么,霉菌究竟是如何污染家禽养殖环境的呢?
首先,饲料霉菌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饲料原料中可能本身就携带霉菌,如果未经严格筛选和处理,就会将霉菌带入饲料中。此外,饲料的存储条件也至关重要。如果存储环境湿度过高、温度过高,或者存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霉菌滋生。更糟糕的是,如果料槽中的残留饲料不及时清理,就会成为霉菌的“温床”,进一步加剧霉菌污染的程度。
其次,垫料污染也是霉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较差,粪便堆积、环境潮湿,就会为霉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如果使用的垫料本身霉菌超标,也会直接对家禽造成污染。因此,在选择垫料时,一定要确保其质量过关,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
除了饲料和垫料污染外,饲养过程中的霉菌污染也不容忽视。如果饲养环境较差,如饲养密度过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等,都会成为家禽感染霉菌的诱因。此外,营养不良也会使家禽的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受到霉菌的侵害。
此外,种蛋污染也是霉菌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种蛋库的环境条件不佳,如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等,就会促使霉菌的繁殖。霉菌的孢子会通过蛋壳入侵到胚内,造成死胚或者出壳后雏鸡的呼吸道感染。雏鸡一旦感染霉菌毒素,就会出现食欲减退、神经症状、肌肉痉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而成年禽类则可能出现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等症状,即曲霉菌性肺炎。
霉菌毒素中毒不仅会对家禽的肝脏造成损伤,还可能导致肾肿、痛风、软骨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此外,霉菌毒素还会损伤血管壁,使畜禽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脏器组织渗透压升高,诱发腹水症。同时,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损伤也不容小觑,它容易造成免疫抑制,使家禽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
那么,如何有效控制霉菌毒素污染呢?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霉菌毒素的危害性,提高防控意识。其次,选择正确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也是控制霉菌毒素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生物安全工作:
- 严格把关饲料质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饲料原料。在选择饲料时,要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 做好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储存工作。确保存储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检查饲料状态,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防霉剂或霉菌毒素吸附剂,如强力脱霉剂、脱霉宝等添加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 加强幼雏的营养供应。由于幼雏抵抗力较低,因此在早期生长中,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 加强鸡舍消毒工作。定期使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环境中的霉菌和其他病原体。
- 及时更换产蛋窝垫料。保持垫料的干燥和清洁是预防霉菌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 加强种蛋的品质筛选工作。及时收获种蛋并进行品质筛选,确保种蛋的健康和质量。
综上所述,控制霉菌毒素污染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饲料管理、垫料管理、饲养环境控制以及生物安全等方面。只有全面做好防控工作,才能确保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