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病毒活跃,中医药防治Tips请收好!
春季病毒活跃,中医药防治Tips请收好!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病毒也开始“蠢蠢欲动”。春季是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的高发期,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它们“盯上”。别担心,中医有妙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春季用中医药的方法预防这些病毒,让你轻松度过这个“多事之春”。
春季常见病毒有哪些?
春季病毒主要有呼吸道病毒及肠道病毒等。
呼吸道病毒
- 流感病毒:春季最常见的“捣蛋鬼”,容易引发流行性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
- 新冠病毒:虽然疫情有所缓解,但新冠病毒依然存在,尤其是变异毒株,仍需警惕。
- 风疹病毒:春季高发,尤其是儿童,症状为发热、皮疹。
- 麻疹病毒:传染性强,症状包括高热、咳嗽、皮疹等。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易得水痘,成人则可能引发带状疱疹,疼痛难忍。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不仅会引起腮腺肿大,还可能引发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肠道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虽然现在少见,但仍需警惕,通常会引起人体脊髓灰质炎。
-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常见于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中医防病有妙招
春季虽然病毒多,但大家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就有助于预防上述传染病。除了常规接种疫苗、减少聚集、空气流通等措施,下面这些中医药防治小妙招,也可以助你轻松应对:
服用中药茶饮剂
中医认为:“春季出现的传染病多属于‘温病’的范畴,常常表现为头蒙发热、咽干咽痛等风热证候”,可用金银花、桑叶、菊花、苏叶、陈皮等煎汤代茶饮用,以帮助疏风清热、散寒、和胃;吸烟人群可以加冬凌草、金荞麦等;口干明显者可加百合、麦冬等;食欲欠佳者可加炒神曲、炒山楂等;便秘明显者可以加玉竹、牛蒡子、决明子等。
调养情志平和
中医讲究心身疾病同步调理。要保持精神内守,勿惊慌,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调养情志,尽量避免过劳忧思,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情绪波动明显者可以适当运用加味逍遥丸、开胸顺气丸、舒肝丸等中成药或者中医全息耳穴治疗起到疏肝健脾开郁散结作用。
外用避瘟香囊
可以佩戴含有藿香、佩兰、薄荷、艾叶、白芷、香茅等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的香囊,芳香的气息有助于辟除疫气,醒脾解乏。简单操作,可以上述药物打粉散装入香囊包随身佩戴,药囊7-14天一换,祛风解毒辟秽化浊,适宜于无症状或轻症流感人群。(过敏体质慎用)
保持合理作息及适度运动
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宜适度“春捂”,尤其体弱老人及儿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以防一寒一热引起感冒。运动锻炼要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根据个人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切记不要时间过长过度发汗。
运用中医传统外治法
按压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根据各自身体不同状况选用拔罐、水罐、刮痧疗法、中药贴敷等特色治疗可以增强正气以达到防病祛疾的作用。
合理膳食调节饮食
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春季新鲜蔬菜水果,比如鲜百合、鲜莲藕、佛手、山药、胡萝卜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发物,以免火燥内热,外邪容易侵犯。
温馨提示
中医药对春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及发病症状有较深刻认识,中医防治依据病邪性质、发病季节和发病特点,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分阶段联合治疗,大家避免对号入座,服用中药汤剂根据自身状况请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