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原因及预防措施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zjlq.net/Article/Article_9026.html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地面塌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工程地质因素、设计考虑、施工方法、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地面塌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地面塌陷的常见征兆,帮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的原因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地质因素
  • 隧道穿越不良地质条件区域,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
  • 地下水的影响,特别是丰富的地下水或大量涌水地段,会极大增加塌方的风险。
  • 岩体结构特征,岩体越破碎、松散,发生塌方的可能性越大。
  1. 设计考虑不周
  • 在选择隧道位置时未能充分分析可能的坍塌风险,没有避开潜在的不良地质地段。
  • 缺乏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导致施工方案失误。
  1. 施工方法与措施不当
  • 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匹配,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支护不及时或不符合要求。
  • 爆破扰动过大,喷锚支护质量不佳,监测不到位等。
  1. 自然原因
  • 降水量大,尤其是持续降水,如果地表排水系统不完善,大量的地表水渗入地下,影响围岩稳定性。
  1. 人为因素
  • 包括管理上的疏忽,比如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复杂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施工经验缺乏等。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隧道施工中的地面塌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先进的探测技术了解前方地质情况,特别是在接近不良地质地段时。
  2. 合理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下渗,处理地下水问题。
  3. 优化开挖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挖和爆破方法,确保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紧支护、勤测量”的原则。
  4. 加强初期支护:提高初支刚度和承载力,尽早封闭成环。
  5. 控制工序衔接:避免工序失衡,保持仰拱、二次衬砌和开挖面之间的合理距离。
  6. 预加固地层: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岩层,使用管棚、注浆等方法增强围岩自稳能力。
  7. 建立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计划。
  8. 重视监控量测:配备专业队伍全程配合施工,并依据实时数据指导施工过程。

这些措施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来实施,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塌陷征兆的识别

常见塌陷的征兆可以从多个方面观察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地面裂缝
  • 地面出现环状、放射状、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这些裂缝可能是地下结构失稳或土体移动的表现。
  1. 建筑物异常
  • 建筑物可能会发出异响,这可能是由于地基下沉引起的墙体开裂或者倾斜。
  • 墙体、地板或天花板上出现新的裂缝,尤其是不规则的裂缝,可能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塌陷。
  • 门窗变形,难以开启或关闭,也可能是地面沉降的一个信号。
  1. 地下水变化
  • 井水、泉水突然干枯,或者变得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这些现象都可能表明地下空洞形成或有大量土体流失。
  1. 地表形态改变
  • 地面出现下凹或隆起,尤其是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降雨、施工等。
  • 道路或人行道表面出现不寻常的起伏或裂缝。
  1. 植被变化
  • 植被生长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植物突然枯萎死亡,这可能是地下水分供应中断的结果。
  1. 隧道和地下空间特有的征兆
  • 监测设施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率或数值超过允许范围。
  • 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向的裂纹或龟裂。
  • 在隧道顶部或侧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者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
  • 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压劈,支撑发生破裂声。
  • 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1. 其他
  • 如果在隧道施工区域附近,可能会听到从地下传来的声音,如岩石破裂声或者其他异常噪音。

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迹象,应该提高警惕,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处理。特别是当这些迹象出现在人口密集区或是关键基础设施周围时,更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防止潜在的危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