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5大特点总结
不止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5大特点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高血压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难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老年高血压的五大特点、常见类型以及降压药物治疗原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老年高血压的五大特点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高
由于主动脉弹性减弱,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小以及主动脉瓣膜反流,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舒张压低。部分患者虽然舒张压升高,但升高幅度低于收缩压,导致脉压增大。血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老年人的血压更容易受到体位改变、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异常血压波动包括体位性低血压(OH)和餐后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人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于20%(超杓型)或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反杓型),这会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动脉僵硬度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僵硬度增加,表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颈股动脉PWV大于10 m/s、臂踝动脉PWV大于14 m/s)。动脉硬化与高血压互为因果,但动脉硬化往往早于高血压和其他靶器官受损出现,PWV增快是血管衰老的表现形式,也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
老年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由于老年患者血管钙化多,因此,假性高血压也不少见。
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清晨高血压
老年患者清晨醒后1 h内、服药和早餐前的家庭自测血压,或清醒后2 h内的动态血压≥135/85 mmHg,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如果8∶00~10∶00就诊时的血压≥140/90 mmHg,则需要加做动态血压以明确诊断。夜间高血压
特指夜间睡眠期间动态血压均值≥120/70 mmHg。老年夜间高血压可表现为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增高或单纯夜间血压增高,动态血压监测出现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形态。部分老年患者可表现为夜间卧位高血压,或卧位高血压合并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多病共存
老年高血压同时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难治性高血压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足量应用3种不同机制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至少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和动态血压监测)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诊断标准
年龄≥65岁,持续或者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治疗原则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后文简称C)、利尿剂(后文简称D)、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单片固定复方制剂(SPC)。
联合药物治疗首选SPC起始,优选ACEI或ARB联合小剂量CCB或噻嗪类利尿剂。
降压需遵循的原则:小剂量、长效、联合、适度、个体化。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避免过度降低血压。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参考资料: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3):25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