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 发现动物 | 是青铜,更是王者——四羊青铜方尊
国宝 · 发现动物 | 是青铜,更是王者——四羊青铜方尊
名称:四羊青铜方尊
质地:青铜
时代: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大小: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
重量:重34.6千克
出土地点:1938年湖南宁乡县出土
级别:一级文物
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现存体形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四羊青铜方尊背后有哪些故事?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青铜尊是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商周时期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方尊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当属位于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四羊青铜方尊”便是由此得名。那为什么以羊作为器身的形状呢?
先秦时期,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当时,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叫“牺牲”或“牺”。而以这些牲畜为造型的尊,则被称为“牺尊”。四羊青铜方尊上的羊头造型,极有可能象征着作为祭品的羊。当时的统治者希望通过祭祀活动,来获得上天的眷顾,所以在祭祀礼器的设计上用尽心思。
在制作造型复杂的青铜器时,古人往往采用接铸法,即将器身与附件分别铸造,然后再接铸为一个整体。四羊青铜方尊就是用接铸法铸成的。商代工匠先将羊角与龙头分别铸好,然后进行接铸。四羊青铜方尊身上毫无拼接的痕迹,可见当时铸造技术的高超。
从“粉身碎骨”到“涅槃重生”
1938年春天,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的几位农民在干农活时,猛地一锄头下去,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四羊青铜方尊,呈现在世人面前。后几经辗转,它被保存在湖南省银行的地库中。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兵临长沙,方尊被银行工作人员转移到了沅陵县。然而,在战火中,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指示,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历经探寻,终于找到了方尊的碎片。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复,四羊青铜方尊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四羊青铜方尊被上调北京,从此落户北京,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吉祥美好的象征
甲骨文“美”
早在9000~10 000年前,人类就将野生羊类驯化为家羊。自古人们就对羊喜爱有加,并把它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羊部》中写道:“羊,祥也。”很多含义美好的汉字也和羊有关,比如“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言为善”等。人们还用“德如羔羊”来形容士大夫操行洁美、进退有节。羔羊跪乳的习性,也被人们演绎成了孝敬父母的典故。
羊角的秘密
野山羊
羊角的形状各异:有的弯曲成几个同心圆;有的异常硕大,甚至延伸至尾部;有的像螺旋锥一样向上卷曲……
羊角是额骨突起衍生出来的骨枝,称之为角心,一般在1岁后长出。羊角不会分叉,它的外面包着一层坚硬的角质套,会随着角心的生长而扩大。羊角长成后,终生不会脱换,一旦破裂、折弯或断掉,就再也无法复原了。
在外形上,雌雄羊角的差异很大。雄羊的角更为粗大威武,因为它不仅是雄羊在羊群内力量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抗天敌、保护群体成员的有力武器。
冰岛羊
有洁癖的强者
无论是高山、平原、森林、沙漠、沿海或内陆,都适合羊生存。不过,虽然羊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但并不代表它们生活随意。一般来说,羊都有独特的洁癖——
它们喜欢干燥通风的环境,从来不到潮湿泥泞的地方去。在潮热多雨的沼泽地带几乎看不到羊的身影,因为这种环境容易让它们患病和感染寄生虫。羊很在意草的清洁。采食前,先用鼻子嗅一嗅,凡是有异味,沾有粪便或被践踏过的草料,羊宁愿挨饿也不食用。喝水时,它们也要选择清洁的流水或泉水。
按照家养和野生来划分,羊被分为:两种家羊(绵羊和山羊)和其他36种野羊。由于人类滥捕乱杀,生存家园被破坏,很多野生羊类已经濒危,我国10种野生羊类全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保护野生羊,刻不容缓。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