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血压: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与科学防控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血压: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与科学防控策略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0316897_121659819/?pvid=000115_3w_a

近年来,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首部《全球高血压报告》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在过去30多年间翻了一番,从1990年的6.5亿增至2019年的13亿,影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在我国,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1.6%,患病人数约2.45亿。尽管有所改善,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51.6%、45.8%和16.8%,显示出防控工作的紧迫性。本文旨在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探讨高血压的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干预和防控。

高血压的知晓率、患病率与干预率

高血压知晓率指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比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及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约为51.6%,治疗率为45.8%,而控制率仅为16.8%。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以往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量患者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管理。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以及眼底病变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动脉硬化过程,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高血压还可能引起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神经病变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考虑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医疗机构就诊。

高血压的防控策略

高血压的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防控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合理膳食应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心理平衡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由医生指导使用。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高血压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高血压防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医疗机构应加强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公众应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控工作,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和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和科学防控,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