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桂平的三江六岸,桂平的桥
桂平人文:桂平的三江六岸,桂平的桥
桂平城处于三江交汇之地,城北有黔江,城南有郁江,两江汇合于城东三角嘴之后,出去即是浔江。
黔江,也叫峡江,源自云南沾益县的马雄山,当然,江水流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字,黔江是指从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到桂平三角嘴止的江段,其中流经桂平段为50公里,即从大藤峡里的与武宣交界的横石矶(红石矶)到三角嘴,这一段在桂平也称之为北江。
郁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源于云南省广南县杨梅山。同样的,流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字,郁江是指从横县峦城到桂平三角嘴的江段,其中,桂平段流程有75公里,即从与贵港交界的大湾镇到桂平城三角嘴,桂平一段也被称之为南江。
浔江,是广西内河主航道之一,起自桂平三角嘴,终于梧州与桂江汇合,其中桂平段流程44公里,即从桂平城三角嘴到江口镇出平南。
也正是这种三江汇合的地理环境,整个桂平行政区划也就被分为三大区域,中心点就是桂平城。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桂平两千余年的水运繁荣。
到了近代,随着现代的交通环境改变,陆路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路交通渐渐退于次要地位,三大江反而成为了陆路交通的一种阻碍。
三江之间往来,长久一直依靠舟船摆渡,深受水涨水落的影响,桂平的发展也深受制约。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桂平才有了第一座桥,即郁江大桥。郁江大桥其实是当年水利枢纽的附属建设项目之一,但桥成之后,大大方便了桂平郁江两岸的交流。
由此结束了桂平城周边郁江上下数十公里两岸的摆渡历史。
到了九十年代初,桂平黔江大桥开工,并在1994年前后通车,桂平三江六岸实现了道路连接,再也不受水涨水落的影响。
此后二三十年间,桂平也仅靠这两桥,维持着区域的陆路交通,当然了,由于两桥都在城区边上,三江数十公里的水路阻隔,各乡镇之间交流,真绕起来还是十分不方便的。
北区的紫荆,南木,金田三镇还好,往南可以走黔江桥与各地交流,往东可以走平南,浔江无桥的影响相对还小一点,所以沿江都没有车渡。
但南区各地的交流就不方便了,想过郁江,陆路必须往贵港,或是桂平城区转一圈,为了省这一段路,所以,在中间的白沙镇还保留着车渡,这也是现在桂平唯一可以体验车渡的地方。
虽然白沙渡可以少让人绕上几十公里过江,但也很受各种因素影响,天气,水涨水落,渡船维修,等等,这也是无奈之渡了。
但据说有在白沙镇有建桥的计划,只是种种原因之下,还没有真正开工,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如果白沙桥能建设起来,那桂平以南的各个乡镇的交流距离可就变短,可就大大节约时间了。
随着桂平的城建发展,桂平南,北的两座桥的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在当下的交通环境下,依然修修补补的加固使用,
直到高铁站的开通,在2010年前后,桂平算是进入了一个密集的建桥期,建设了郁江二桥,高速桥,高铁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条桥的压力。
不过对于桂平普通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郁江二桥了,说泛一点,这算是高铁站的附属建设项目了,是桂平城进出高铁站的便捷通道,但也大大缓解了郁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成为了桂平南区陆路交通的重要的跨江桥。
在早几年,大藤峡水坝的开始建设,为了方便工程的施工,水坝两侧的往来,于是在水坝下游建起了一座交通桥,在现在来说,是内部工程桥,据说将来大藤峡水坝工程真正完成后,将会作为桂平黔江两岸的交通桥之一,成为桂平的黔江二桥。
2020年前后,桂平城区开展了一轮沿江路建设,在郁江水坝下游,开工建设了一条沙岗大桥。
这条桥的坊间故事可就多了,当然了,就不在这里风传了,只说是为了发展对岸地块,但因为种种原因,几年间工程进展断断续续。直到近几天,听说主体桥面合拢了。
这也算是桂平目前将要实现的新桥了。
桂平境内的三江水路加起百十来公里,目前建的桥都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三江六岸的往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据说已经规划有几条桥在浔江,郁江上。
就看什么时候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