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与总平面图布置: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场地设计与总平面图布置: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场地设计与总平面图布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详细探讨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以及道路交通的布置等内容。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和图示,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专业领域。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与场地分区
一、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
建筑场地的功能分析包括场地的功能组成、场地各部分的使用功能特点、场地各部分使用对象及其活动需求。这是总平面图设计的基础。
图3-3-1 某影剧院功能分析图及总平面图
- 剧院
- 广场
- 售票
- 停车场
- 辅助建筑
二、场地分区
场地分区决定了场地组成内容的功能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确定了用地布局的基本形态。场地分区可遵循两条基本思路:
- 从使用内容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比如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密切的内容归于一区;
- 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
在确定分区时,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两方面问题都要考虑。
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
一、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
(一)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
建筑安排在场地的主要位置或中央,四周留出空间布置庭院绿化、交通集散地等,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空间包围建筑的关系。这是一种突出建筑,以环境作为陪衬的形式。
(二)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
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中偏向某一侧的位置上,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他内容。
二、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
(一)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
- 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
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的方式进行布局,即以建筑形体为界面,围合成封闭的内部空间。
- 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
建筑与空间的相互穿插,即在开阔的空间中布置建筑,形成空间对建筑的包围,建筑融于环境中。
图3-3-6 某小学总平面图
兰州大学总平面图(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
- 图书馆
- 讲堂群
- 教学楼
- 系馆
- 行政楼
- 会堂、俱乐部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总平面图(建筑和空间相互穿插)
(二)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
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等。
建筑群体组合中的艺术性
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合理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使各个建筑间的相互位置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非毫不相干。使各组成部分既有多样性,又有和谐秩序,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一)统一的手法
- 主从原则:突出重点,主从分明,形成视觉中心;
- 秩序建构:使设计要素之间建立明确的秩序性;
- 轴线:设计要素可沿线布置,也可以在两侧布置;轴线可以是中轴线,也可以是偏轴线及转折轴线和交叉轴线。
- 向心:建筑物围绕某个中心布置,形成一个向心空间。
- 对位:相邻建筑单体的位置之间呈一定的几何关系。
- 重复与渐变:同一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或相近形象有秩序地排列;
(二)对比的手法
通过对比打破单调、沉闷和呆板的感觉,突出主体建筑空间,使群体富于变化。常见的对比手法有: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等。
浙江大学中轴对称的校园空间
某高等学校群体组合
某住宅小区总平面图
广州珠江帆影建筑群方案
道路交通的布置
总平面设计中,道路交通系统的布置直接影响着场地的各地块的使用功能,也影响着场地中各项内容的位置安排。道路不仅是场地内人流、货流等交通运输的物质基础条件,也是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煤气等市政公用管线设施的敷设通道。场地中的交通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道路流线体系的确定,二是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
道路布置
(一)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
-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通需求和公共设施在货物运输、消防、人流集散等条件下的车行需求。
- 建立完整的道路系统。
- 明确道路性质、区分道路功能。人行、非机动车、行机动车?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前小路?场地主干道、场地次干道、场地支路、引道、人行道?
- 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