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概略
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概略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是文坛巨匠,又是军事奇才,其坎坷的仕途和壮志难酬的悲愤,都化作了不朽的词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年经历与军政生涯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北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时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归属起义首领耿京部下为掌书记。次年,他奉表南归,途中闻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轻兵五十骑奇袭金营,活捉叛逆,终率军万余归至南宋,令朝野震惊。
归宋后,辛弃疾先后担任右承务郎、广德军通判等职。乾道四年(1168年),他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谏言诸多光复失地之策,但均未被采纳。此后,他在各地任上,力除积弊,整军备战,政绩卓著。特别是在湖南帅印期间,他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然而,辛弃疾的仕途并不顺利。淳熙八年(1181年)冬,他因台臣王蔺弹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而落职。此后,他在上饶带湖、铅山瓢泉等地赋闲长达二十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词作。
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
辛弃疾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情,更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后人因其与李清照同籍济南,故并称“济南二安”。又因其词与苏轼齐名,故史称“苏辛”,且有“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盛誉。
其生平著作,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生前作词总计六百二十九首,据考证在饶作词约三百五十五首,其中带湖一百七十六首,瓢泉一百七十三首,另还有六首。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历史评价
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光复故国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其胸中古今,用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生面,不可一世。后人因其与李清照同籍济南,故并称“济南二安”。又因其词与苏轼齐名,故史称“苏辛”,且有“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盛誉。刘辰翁亦于《辛稼轩词序》中赞其“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辛弃疾的一生,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缩影。他的词作和人生经历,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