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离不开“杠杆”?
人为什么离不开“杠杆”?
杠杆原理最早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提出,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证券投资、房产交易、求学工作等。本文将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探讨杠杆在金融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杠杆实现人生目标。
杠杆原理的科学基础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并非空谈,而是基于严格的科学原理——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最早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其基本原理是:一个人如果想挪动一个沉重物体,相比于盲目地使用蛮力,比较省力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支点,在支点上通过木棒等工具,从而轻松撬起重物。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杠杆被人们广泛运用,比如开瓶器、镊子、天平、钓鱼竿等等。不仅如此,现代金融学更是将杠杆原理发挥到了极致。在金融领域,杠杆几乎等同于“乘号”,运用得当,将会获得数倍收益;但运用不当,也会带来数倍损失。
以二级市场为例,投资者在炒股、购买基金时,有时会遇到资金不足的情况,此时在填补资金时,往往会向银行或亲朋好友借款,此时,借到的资金便可称为杠杆,那么这位投资者的行为,便可称之为“加杠杆”。加杠杆的结果是,这名投资者可能获得数倍收益,也可能面临数倍亏损。
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效应
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加杠杆行为便是买房,这也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有目的的使用杠杆的场景。试想,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要想在一线城市买房,但由于刚毕业,存款积蓄并不充足,面对动辄数百万元的楼房,想要全款购买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买房就必须向银行贷款,无论是选择商业贷款,还是通过公积金贷款,都会出现借款的行为,由银行先行垫付大部分资金,在随后长达二三十年时间里,再逐渐分期偿还贷款,这种购房方式便可称之为“加杠杆”。
金融领域的杠杆应用
期货杠杆
期货杠杆是指投资者在参与期货交易时,无需支付全部资金,只需缴纳部分保证金,用较少的资金就能控制较大价值或规模的期货合约,从而完成交易,这种以小博大的投资方式,便是期货杠杆。期货杠杆的原理并不复杂,投资者缴纳保证金后可获得买卖期货合约的权利,具体保证金的缴纳比例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保证金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担保,确保在市场上的交易行为能正常履行,当出现不利行情时,保证金可能会被用来弥补亏损。
股票杠杆
股票和期货存在很大不同,但其使用杠杆的基本原理却高度类似。目前,国内开通A股账户的人群已高达2.2亿人,数量相当庞大。无论是股市,还是期货交易,吸引投资者的魅力在于,为投资者创造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都是一种“幻象”。然而,恰恰是这种“镜花水月”,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加大杠杆、借钱“炒股”、贷款交易。使用股票杠杆和期货杠杆在本质上高度相似,都是以小博大,当行情有利时便能成倍地获利,当市场行情反转时也能亏损数倍。
杠杆并购案例分析
“宝万之争”
2015年7月11日,宝能开始在二级市场收购万科股票,最初以宝能旗下前海人寿为“先锋”,一天之内买下5.52亿股万科股票,持股5%。到了24日,宝能旗下钜盛华再次买下5%的万科股权,至此共买入了10%。当年,万科的股价还在低位,就在外界以为宝能是在抄底万科时,王石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宝能并非是在抄底万科,而是“干掉自己”。在王石与姚振华会面时,姚振华保证万科管理层将保持不变,但同时也表示,宝能的目标是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举遭到了王石的回绝,会面不欢而散。此后,王石也向姚振华开炮,称“不欢迎宝能系”,随后“宝万之争”开始打响。
在这次“宝万之争”中,宝能系几乎用尽了市场上所有的金融工具,融资融券、股票质押、收益互换,横跨保险、银行、理财、信托、券商等一系列金融机构,姚振华通过高杠杆的方式,撬动了上百亿资金入局。到了当年12月,宝能系对万科持股比例增至24.26%,一跃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万科管理层持股则仅占4.14%。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宝万之争”事件中,宝能的“木棒”便是万能险,万能险内容较为复杂,作为一种风险极高的杠杆方式,万能险本身成本极高。2015年底,深交所发布对宝能收购万科资金来源的报告,明确指出宝能的风险,保监会也发文,严格规范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这都影响了宝能系的并购脚步。随后,深圳地铁进场,成为了第一大股东。这场并购大剧的赢家是谁呢?在双方的舆论战和公关战中,王石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宝能系进行谴责,希望利用舆论的力量吸引监管层的介入。而宝能系姚振华虽然黯然退出,但并未出现亏损,反而在这场收购战中赚取了300多亿的利润,尽管最终未能成功完成收购,但毕竟赚了300多亿元,也未空手而归。至于万科的管理层,在宝能系耗尽“子弹”后,王石也退居了幕后,并没有哪一方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学历杠杆
学历杠杆这是最普遍,同时也是效能最大的杠杆。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此后,高考——成为通往高等教育世界的一把“钥匙”。应该说,正是由于高考制度的恢复,为国家选拔出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的春江大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建设性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大招生,每年招生规模高达数百万。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数以千万的人才支撑,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到底会如何落实。当然,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学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影响。毫不避讳地说,这是一张去往世界的“通行证”。我们设想下,如果没有学历、没有所谓的一直文凭,那么一个人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中国至今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依然是大多数,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高中毕业后,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摆在眼前的一条路便是进城务工。当然,进城务工也并不意味着未来发展会差,而是与拥有学历的人相比来说,面临的机会更少一些。反观参加了高考,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在接受大学乃至更高学历教育后,往往都会收获更高的学识、能力和条件,能拿到进入城市获得相对轻松工作的“入场券”,并且有机会在城市“扎根”、成长。
婚姻杠杆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有效杠杆,的确存在大量的人通过婚姻获得了幸福生活,从而拥有了幸福人生。不过,也要注意的是,正如前文所述,杠杆能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放大亏损,利益和亏损总是相对的。这就意味着,如果进入一个不幸的婚姻,那将会为人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生活中,并不乏离婚、再婚等案例,当前国内离婚率也居高不下。试问,如果是幸福的婚姻,谁又愿意发生婚变?
工作杠杆
工作杠杆不难理解,是通过工作中的捷径撬动更大的利益。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打工人而言,依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脑力和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但这种报酬却充满风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今时代,职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35岁中年危机——成为无形中的一道坎,更何况,即使每天一直工作,以一己之力最多能获得多少报酬呢?“打工发不了财”“打工挣不到钱”,我们会经常听到类似的话,这些话通俗易懂,但却充满哲理。杠杆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来看两种途径,首先是创业,创业的本质的是“用别人的脑力、体力、时间等条件,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杠杆性行为。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当聚集一批优秀人才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江大潮,中国先后涌现出多次创新创业浪潮,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2014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繁阐述,希望激发起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诞生,“双创”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强音。据媒体公开报道,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1.16万家,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短视频、网络直播、移动社交、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成为生活常态,新技术加速迭代,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新经济在中国各行业百花齐放。也正是在这个时代里,催生了微信、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一批独立潮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依靠上下游供应链,让一部分人率先实现了财务自由。当然,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一旦选择创业就要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创业的成本显而易见。那么,有没有低成本、易进入、可行性高的创业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当今时代,对于有创意、有想法、愿意尝试的人来说,一定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自媒体,是前所未有的时代性红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自媒体,其本质就是在利用杠杆的力量。以前表达一个观点,可能只有周围几个人能听到,但通过自媒体或许能触达上万人,媒介平台就是这根“长长的木棍”,撬动了数以万计的人了解自己。对于自媒体来说,影响最终效果的核心变量是内容,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有价值的信息,价值是判断用户是否愿意停留的关键,也是自媒体杠杆中的“支点”。正确的做法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发布适合该平台调性的优质内容、有价值信息,通过影响一部分人,聚集起优质资源,从而通过自媒体这个杠杆,实现人生目标。
结语
在过往印象中,很多人“谈杠杆色变”,尤其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去杠杆”成为了挂在嘴边的口号。毋庸置疑,在任何时候,“去杠杆”、保持风险意识都是正确的选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根本无法躲避杠杆场景,恰恰因此我们才需要学习杠杆、理解杠杆、运用杠杆。从本质上看,杠杆本身并无对错,关键是如何使用,以及目的是什么。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加杠杆思维”,在思维层面具备杠杆反射,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运用杠杆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以此为行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