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口呼吸,就是腺样体肥大吗?
孩子睡觉口呼吸,就是腺样体肥大吗?
随着儿童口呼吸的科普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新时代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口呼吸问题。网上关于“口呼吸”的词条检索常常又与“腺样体肥大”深度捆绑,常常有家长在查阅了相关网页后开始焦虑,自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腺样体肥大?
口呼吸的关键特征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口呼吸。开唇露齿并不等同于口呼吸。口呼吸的关键是:口腔内有一定量的气流通过。
口呼吸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家长常常担心,孩子口呼吸是不是就意味着有腺样体肥大,会造成腺样体面容?
口呼吸就代表腺样体肥大,就会造成腺样体面容?
首先给出结论:腺样体肥大只是口呼吸的一个可能原因,“腺样体面容”也并不是腺样体肥大直接引起的短期改变,而是一个长期过程:
- 鼻通气受阻使得小朋友总体通气不足,会下意识张口呼吸来弥补通气;
- 在长期张口呼吸的异常呼吸模式影响下,小朋友的颌面部肌肉、骨骼发育会受到异常力量牵拉,从而出现牙齿前突、嘴唇上翘的“腺样体面容”表现。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确:正常的呼吸模式是鼻呼吸,导致口呼吸的原因是各种因素造成的鼻呼吸通道受阻,长期的口呼吸可能导致面容改变。
导致口呼吸的常见因素
那么,导致口呼吸的常见因素有哪些呢?
- 鼻腔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鼻腔新生物、鼻后孔闭锁等;
- 鼻腔内异物堵塞;
- 不良的呼吸习惯。如果孩子长期使用嘴巴呼吸不加以修正,就可能养成口呼吸习惯,常见于部分因为感冒、鼻炎等疾病鼻呼吸受阻,在短期内需要使用口呼吸的孩子,在疾病治好、鼻腔通畅后仍习惯张口,导致习惯性张口呼吸。
综上所述,所有导致鼻塞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口呼吸。短期内存在的病因(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窦炎)在疾病期间可能导致一过性的口呼吸,经过相应的治疗解除鼻腔阻塞情况后,口呼吸也能够随之改善。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新冠时期的网络热词“水泥封鼻”,当时很多人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不通气而被迫张嘴呼吸,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短期口呼吸案例,当我们从新冠感染中恢复过来,鼻腔重新通畅后,口呼吸也就消失了。
如果引起鼻呼吸受阻的病因没有被找到(比如存在腺样体肥大、鼻腔结构异常),或者是虽然找到了但没有规范治疗(比如长期的鼻炎、鼻窦炎没有得到控制,鼻部症状长期持续存在),导致小朋友长期需要经口呼吸,那么就可能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
总结一下,孩子口呼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腺样体肥大只是众多病因中的一个,所以发现孩子存在口呼吸建议积极就医,请医生来帮您判断病因,我们在就诊时应该如何选择就诊科室呢?
那么,如果医生经过详细的问诊、查体之后考虑小朋友确实存在腺样体肥大的可能性,我们又如何证实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腺样体相关的知识:腺样体是一团淋巴组织,位于鼻咽后壁和上壁。当儿童时期的腺样体发生肥大占据鼻咽部空间并遮挡鼻后孔时,将发展为上气道阻塞,常导致口呼吸、睡眠呼吸障碍,也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学习困难和记忆衰退。长期的口呼吸可能引起腺样体面容。
正常呼吸时
腺样体肥大时
腺样体面容
因为腺样体长的“深”且“隐蔽”,所以我们无法直接通过肉眼检查,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得知它的大小。
腺样体肥大应该做什么检查?
太长不看版:
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检查方法是X光片和鼻内镜。
检查方法 | 价格 | 配合度 | 检查结果 |
---|---|---|---|
X光片 | 便宜 | 非侵入性,对小朋友配合度要求不高 | 二维、黑白图像,仅能显示腺样体前后径 |
鼻内镜 | 较X光稍贵 | 需伸入鼻腔深部,对查体抗拒的孩子难度大 | 真实、彩色图像,可以多角度拍摄,同时检查鼻腔、后鼻孔、鼻咽部的情况 |
实例:
以下为同一小朋友的鼻咽侧位片及鼻内镜检查结果(已隐去个人信息)。
X光片
黑白平片,仅显示腺样体前后径,医生会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例(A/N比率),以此评估腺样体是否肥大,这位小朋友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值:0.678。
鼻内镜
第一次鼻内镜检查,发现鼻腔内有黏脓涕,鼻后孔存在脓涕倒流,直视下可直接评估腺样体堵塞鼻后孔约2/3。
第二次鼻内镜检查,发现鼻腔内脓涕消失,仅少量清涕,腺样体大小无明显变化。
目前腺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
X光片:鼻咽侧位片 或称 颅底侧位片
鼻咽侧位X线片是一种传统的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成像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医生会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例(A/N比率),以此评估腺样体是否肥大。
- 优点:
- 操作简单:快速完成,对小朋友配合度要求不高。
- 便宜: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费用较为经济。
- 缺点:
- 图像重叠:鼻咽侧位X线片为二维、平面、重叠影像,有时结构显示欠清,可能导致选取测量标定点的偏差,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鼻咽侧位片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腺样体的真实大小,只能显示腺样体增生肥大前后径的影像,不能反映腺样体增生肥大的实际立体结构以及压迫咽鼓管的状态。
- 受检查当时的体位影响:小朋友在放射摄影时的位置变化以及呼吸类型对鼻咽软组织和后上气道的外观有显著影响。侧颅片图像必须在鼻吸气时捕捉,此时软腭位置较低,鼻咽腔的前后径最大化。在呼气期间制作的图像将导致因呼气时软腭抬高导致的鼻咽腔狭窄的假阳性诊断。
鼻内镜/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鼻咽部的方法,通过插入硬质或柔软的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和形态。通常是耳鼻喉科医生最推荐的检查方法。
- 优点:
- 直观准确:反映腺样体的真实结构。
- 检查全面:可同时检查鼻腔、后鼻孔、鼻咽部的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炎症、新生物、异物等异常,而不是仅仅只看腺样体。
- 动态观察:可以观察到腺样体随呼吸和吞咽的运动情况。
- 缺点:
- 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引起小朋友不舒适。
- 受检查当时小朋友状态的影响:过度哭泣、憋气等行为可能造成结果判断不准确。
各种角度、大小的硬镜
软镜
CT扫描与仿真内镜
CT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鼻咽部图像,而仿真内镜技术则可以在不进行实际内镜检查的情况下,借助CT多平面重建,通过专门的软件模拟出内镜检查的效果。(应用不多,仅少数医疗机构有条件进行)
- 优点:
- 无创检查:避免侵入性操作带来的不适。
- 全面观察:可以多角度、全面地观察腺样体及其周围结构。
- 缺点:
- 费用高、检查耗时长。
- 辐射暴露:虽然仿真内镜减少了实际内镜检查的需求,但CT扫描本身仍有辐射。
- 设备技术要求高:必须有CT检查设备及相应软件支持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
总结
选择哪种方法来测量腺样体的大小,需要根据小朋友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鼻咽侧位X线片可能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选择。而在需要更精确评估的情况下,鼻内镜检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CT及仿真内镜技术则为那些需要更详细检查但又希望避免侵入性操作的小朋友提供了新的可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及时准确地评估腺样体的大小对于指导治疗、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如果您的孩子有口呼吸的症状,建议尽快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