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杰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巅峰之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杰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巅峰之作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6415672/

《罗杰疑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侦探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独特的叙述性诡计、精妙的误导设置和强大的心证推理,创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

创作背景与灵感

阿加莎在自传中,把这归结为一个“绝妙的点子”,而且还说明了这个“点子”的由来——“我给他们写的第一本书,《罗杰疑案》,无疑是我当时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事实上,这本书的情节读者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并且时常被提起。这个绝妙的点子部分要归功于我的姐夫詹姆斯,很多年前,他曾在看完一本侦探小说后有些不耐烦地对我说:‘现在的侦探小说,到最后几乎人人都成了罪犯,甚至侦探。而我想看的是,像华生那样的人最终竟是罪犯。’这个想法很新颖,我思考了很久。随后,事有凑巧,路易斯·蒙巴顿伯爵也对我说了几乎同样的想法。他在给我的信中建议:让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到头来,这个叙述人竟然是凶手。”

故事梗概

《罗杰疑案》,或者说《谢泼德医生的记录》讲述了这样一个案子:在英国的小乡村金斯艾伯特近来先后发生了两起凶杀案,先是有钱寡妇弗拉尔斯太太被发现死于家中,随后,有钱的富翁罗杰也被发现死于家中的书房,他被一把突尼斯短剑刺杀,而室内门锁紧闭,一切的线索又都指向了罗杰的养子拉尔夫,但拉尔夫却始终不知所终。富翁的侄女弗洛拉找到了隐居于此的神探波洛相助,波洛经过一番调查,很快就把嫌犯范围锁定在了当晚出现在富翁家中的人身上,而此刻,每个人似乎都隐藏着一些秘密,这让罗杰的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三大创新特点

叙述性诡计

这在现在的推理小说,特别是日系推理中早已司空见惯,比如歌野晶午的《樱树抽芽时,想你》,比如中西明智的《消失!》,比如东野圭吾的《恶意》,都是这方面写作手法的顶尖作品。叙述性诡计,其主要特征,一者是第一人称叙事,屏蔽上帝视角,那么读者只能跟着文中的“我”来一步步解锁案情,这就让读者对于“我”产生高度依赖感,“我”虽然“绑架了”读者的视角,但是又不断带着读者一点点驱散案情迷雾,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读者还会对“我”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二者是“我”的立场,“我”断然不会是华生或者黑斯廷斯之类侦探的固定“名人助手”,而总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是小动物,这样的小人物或小动物,往往我们没有接触过,那么其实根本无法预设其立场,甚至正邪都无法分辨,这就让整个叙述产生了巨大的遐想空间。那么回到《罗杰疑案》,无疑谢泼德完全符合这两个特征,他是乡村医生,从未在阿婆其他作品中露面,甚至在本书中,他也几乎没有存在感,而且从阅读过程看,我们完全无法判断谢泼德的心理活动,只能跟着他“很客观地”看待这个案子,这让整个描述过程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那么既然是游戏,叙述性的诡计也就可以完美登场了,罗杰的案子似乎变成了一篇命题作文,但是作文内容作者完全可以胡编乱造,唯一无法改变的,是人物的主观逻辑性,但是这里要注意,主观逻辑性和主观行动描述完全是两码事情。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在黄金时代刚刚起步的时候,在大家都还对着柯南道尔膜拜的时候,阿婆发现了诡叙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引入到了这部小说中,从头到尾,叙述者竟然就是凶手,虽然是自白书的形式,但是客观生动又丝毫不露破绽,甚至那个在罗杰书房的“小动作”也会误导我们想象成医生的一些职业琐事,这样的设计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误导的设置

我们知道,一个案件的构成主要是动机、手法、误导三大核心要素,无论在那个要素上做到极致,都会成为经典作品,比如动机方面做到极致的,阿勒里·奎因的《Y的悲剧》为一例,凶手暴露后那背后的动机让人简直不寒而栗;比如手法方面做到极致的,多萝西·L·塞耶斯的《五条红鲱鱼》为一例,改变尸体死亡时间判断的手法绝对令人无法想象;那么在误导方面做到极致的,《罗杰疑案》必然也可以为一例。本书的误导应该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叙述的误导,这点之前就说到了,这也是诡叙的魅力之一,就像你去一个陌生地方,唯一的向导是你根本不了解的人,那么你就根本无法判断他嘴里的话是真是假;其次是时间的误导,罗杰的案子其实时间上非常简单,但是就是在如此确定性的时间中,又遇到了多个嫌疑人的出现、穿插、包庇、假证等,这给读者的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次是嫌疑人的误导,本作的嫌疑人多达八人,而且每个人的机会几乎是均等,因为凶手制造的时刻表矛盾和数次巧合,更让每个人都与案子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波洛还在每个人嫌疑人上面再加了一片浓云,那就是示意每个人都隐瞒了部分真相,这就让这个案子像是洋葱一样,需要一层一层剥开,一个一个真相地揭露才能到达内核,这极大地勾起读者的探知欲和故事的可读性;

“心证推理”的强大魅力

心证推理无疑是浪漫主义侦探小说的杀手锏,当大家都厌倦了福尔摩斯、思考机器和桑代克医生的时候,波洛这个小个子横空出世,他玩世不恭的语调、一丝不苟的绅士风度、充满甜蜜浪漫气息的话语都让人眼前一亮,他兼具了绅士和侦探的气质,而他拼凑所有的案情基本都是靠心理模拟,他依赖物证,但是那只是他证明心理推理的一种工具,真正让波洛完成真相还原的,就是强大的心证推理能力。可以想象,一个侦探,查看了现场,就能够凭借“想象”就知道几乎整个过程,那是多么天才的能力!在罗杰的案子中,波洛没有第一时间到现场,甚至是案发有段时间才被邀请去侦破,事先和所有人也都不熟悉,但是他的心证推理能够让他快速拼凑出几条主要的逻辑链条,抓住书房的椅子、靴子的印迹、看似没用的电话等关键点,利用逻辑上的证据链迅速缩小并固定嫌犯,就像文中所言——“如今回想起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段时间可谓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每个人对谋杀案都有自己的看法,好比玩拼图游戏,人人都能贡献一点小智慧或小发现。但他们无法更进一步,唯有波洛才能将无数碎片归整拼成图形的全貌。”这与其说是依靠波洛的灰色小细胞,不如说是阿婆在构建案情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每一个细节,然后在情节和情节之间能够用逻辑来成功贯通,这本身就是一种近乎天才的作品构筑能力。

结语

《罗杰疑案》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实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即使放在今天,这都是一部结局异常震撼的推理小说,阿加莎在90多年前,写出了超越时代的一部侦探小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