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在定位、规则、服务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在定位、规则、服务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北交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组织制度、服务对象、公司来源、投资者结构、交易地点、上市企业、交易规则等多个维度。
组织制度不同
北交所采用公司制,而沪深交易所则采用会员制。
服务对象不同
北交所主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沪深交易所则面向所有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
公司来源不同
北交所的公司主要来源于新三板的创新层和基础层,而沪深交易所的公司来源则覆盖全国范围。
投资者结构不同
北交所的投资者结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与北交所服务的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相比之下,沪深交易所的账户持有人以散户为主,占比高达97%。
交易地点不同
北交所位于北京,而上交所位于上海,深交所位于深圳。
上市企业不同
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而沪深交易所主板的企业则以成熟企业为主。
交易规则不同
北交所实行T+1交易制度,股价上限为30%。IPO首日没有价格限制,但设有临时停牌机制:当价格区间达到30%和60%时,交易将分别暂停10分钟。沪深两市同样实行T+1交易制度,但股票涨跌限制有所不同:主板股票涨跌限制在10%,创业板和科创板股票涨跌限制在20%。沪市上市首日新股涨跌达到规定上限时停牌30分钟。深市新股上市首日,当盘中涨幅与开盘涨幅之差首次达到10%时,交易所将临时停牌30分钟;创业板和科创板新股盘中涨幅与开盘涨幅之差首次达到30%时,停牌10分钟。如果复牌后涨跌幅达到60%,则再暂停10分钟。不过,无论停牌多长时间,都要在14:57恢复交易。
信披制度不同
北交所的发行、上市、交易和信托制度更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沪深交易所的信托制度对于主板和创业板的高科技公司和高成长性公司来说更为普遍。
管理系统不同
北交所、新三板和证券市场实行一体化管理。被选中的公司平移到北交所成为证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变成上市公司。新三板的基础层和创新层仍然是场外市场,公司是挂牌公司。北交所和新三板的建设和发展实行一体化管理和独立经营。
转板制度不同
北交所和新三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退市体系不同
北交所应构建多元化的退市指数体系。
总的来说,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并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