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募资?造富神话?是什么造就了对冲基金的“反脆弱”魅力
天量募资?造富神话?是什么造就了对冲基金的“反脆弱”魅力
对冲基金作为一种独特的投资工具,以其反脆弱的特性在金融市场中独树一帜。从1949年第一只对冲基金的诞生,到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造富神话,再到最近Bobby Jain创立的Jain Global募集53亿美元,成为201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启动案例,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其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的适应与演变。
王炸开局:20年50倍的收益率神话
与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一样,对冲基金最早也是在美国诞生的,而且它诞生的年份非常好记——1949年。虽然彼时距离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20年,但经历了恐慌的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依旧望而生畏,对冲风险的思想开始萌芽。
社会学博士出身、当时还在为《财富》杂志撰稿的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几乎是误打误撞地发行了第一只对冲基金,由于可以通过卖空规避风险,这种基金天生具有反脆弱的特点——能在市场的波动性中获利。
此外,琼斯的基金还采用了有限合伙制,通过业绩提成的方式把基金经理和投资人的利益深度绑定——这也成为对冲基金的基础架构。
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属于对冲基金的时代呼啸而来。
琼斯的基金业绩斐然,第一年的回报率就达到了17.3%,远超那一年标普500指数10%左右的收益,到1968年,近20年的时间,琼斯的基金累计回报率高达5000%,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不到600%。
除了上面提到的多空策略和绩效费的创新,琼斯还引入了“多经理人竞争结构”,这种残酷的竞争机制正是贾因的前东家千禧年基金成功的秘诀之一。
巨鳄崛起:对冲基金“以一敌国”的黄金年代
琼斯的成功除了吸引了大批拥趸,也引来各路豪杰进入对冲基金这个新兴的行业,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量子基金创始人,被称为“金融巨鳄”的乔治·索罗斯,他和“短线杀手”迈克尔·斯坦哈特、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一道被称为“对冲基金三巨头”。
索罗斯深受证伪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影响,卖空操作在索罗斯看来就是对金融市场主流逻辑的证伪过程,他将这种思想进一步深挖,提出了金融反身性理论,用来描述市场走势与投资者认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现象。他利用反身性原理,进一步得出了一个看似邪典的结论: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知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这一思想体系,在他1992年发动的英镑狙击战,以及1997年的泰铢攻击战中都得到充分地展示,市场“主流偏见”的变迁被索罗斯的“反身性”所引导,成为他最著名的两场做空案例,他也从中攫取了巨大财富。
索罗斯多次针对多国货币的金融狙击战让他一度声名狼藉,也让世界深刻领教了对冲基金在逆市场共识下所能取得的回报有多么惊人。
繁荣发展:90年代对冲基金的繁荣与创新
如果说索罗斯手撕央行的做法为对冲基金蒙上了一丝反派的色彩,那么以下这几位对冲基金大佬,则是开创了对冲基金多元化蓬勃发展的“正派人士”。
首先是耶鲁捐赠基金的一代传奇掌舵人大卫·斯文森,1985年接管耶鲁捐赠基金之后,斯文森除了常规的股票、债券仓位之外,还开创性地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对冲基金,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其他大学争相效仿。
在斯文森管理耶鲁捐赠基金的30多年时间里,年化回报达到13%,资产增长了22倍之多,他撰写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至今被众多机构投资者奉为圭臬。
斯文森第一只投资的对冲基金名为法拉龙资本,其创始人汤姆·斯泰尔开创了“事件驱动型”对冲,通过从导致现有市场价格错误的事件中获益。在耶鲁之后,众多机构投资者也涌入其中,间接增强了对冲基金的社会影响力。汤姆·斯泰尔作为美国民主党的重要赞助人,还曾经发起过弹劾特朗普运动,并参加了2020年总统竞选。
此外,90年代还涌现出詹姆斯·西蒙斯和他的大奖章基金、戴维·肖和他的德邵对冲基金等等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对冲的量化基金,共同引领了这一时期对冲基金的蓬勃发展。
群星璀璨:风险频发的宏观对冲大时代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使得全球性的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这些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中,也涌现出一些广为人知的对冲基金巨头——
首先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虽然1975年桥水就已经成立,但是真正开始大规模涉足对冲基金投资还是在1990年代,桥水分别在1991年和1996年推出了旗舰基金“绝对阿尔法”和“全天候”对冲基金,并开创性地运用风险平价模型管理投资组合,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取得了出色的业绩表现。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桥水也通过“萧条测量仪”准确预判了市场拐点,对仓位进行了对冲,使得旗舰基金在2008年获得了14%的业绩增长。
被称为“躺赚之王”的路易斯·培根也十分擅长宏观分析,预测全球趋势,比如1987年准确预测美国股灾,他通过做空全球股指赚得大笔利润,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甚至是第一次伊拉克战争,都被培根成功预判,赚得盆满钵满。
凭借对宏观趋势的精准把握,桥水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培根旗下的摩尔资本,也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之一。
对冲基金之王:黑天鹅事件催生的造富奇迹
桥水、摩尔等顶级宏观对冲基金们通过对宏观风险事件的准确预判和应对让他们在对冲基金行业占得了一席之地,而接下来这位,则是通过开创性的信贷对冲策略在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危机中创下了40亿美元的造富神话,一举打破了索罗斯狙击英镑狂赚10亿美元的纪录。
早在危机爆发的前3年,保尔森就带领40多人的团队,追踪成千上万的房屋抵押,并分析贷款人的具体情况,发现放贷方回收资金正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这些贷款打包之后的CDO(担保债务凭证)却还是被评级机构打出了AAA评级。
于是,保尔森左手做空被高估的CDO,右手大量买进针对CDO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O违约风险越高,CDS价值越高),而当时的市场共识是CDO没什么风险,因此对应的CDS价格就很便宜。
保尔森针对信贷的对冲操作,起初一直在亏钱,因为泡沫没有破还持续了好几个月,而当美国房地产行业的虚假繁荣终于坍塌,次贷危机来临之时,保尔森旗下的两只基金,一只升值近6倍,另一只升值3.5倍,净赚40亿美元。
当市场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对冲基金配置价值凸显
在对冲基金诞生75年的历程中,各个时代的投资者见证了其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的适应与演变。对冲基金不仅仅是一种投资工具,更是代表了一种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的策略。
当前的市场,国际地缘风险事件仍未平息,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与波诡云谲的大选年交织,市场波动性不断提升,这种不确定性高企的阶段,对冲基金的配置价值愈发凸显。它们通过多空策略、事件驱动、宏观对冲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在不同市场条件下都能追求绝对收益的方式。
除了桥水、量子等对冲基金巨头,在对冲基金行业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传奇玩家——那就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1994年成立之后,LTCM仅用了3年时间就做到了千亿美元的管理规模,期间平均年化收益超40%,一跃成为美股四大基金公司。
由于模型失效,LTCM在1998年轰然倒塌,在短短150天内资产净值暴跌90%,在美联储的安排下被15家机构接管。短短5年时间,从诞生,巅峰到陨落,像流星一般划过。LTCM的昙花一现,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