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理体系,培养几何思维
构建公理体系,培养几何思维
几何学不仅是研究空间形状和大小的科学,更是一种培养清晰思维和精确表达的重要工具。从古埃及的土地测量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再到现代几何学的多个分支,几何学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空间认知的不断深化。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几何学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原理,特别是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帮助读者建立坚实的几何思维基础。
何为几何?
几何,即:丈量世界,它包罗万象,解释世间万物运行机制。
几何学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认识愈来愈丰富,逐渐地积累起较丰富的几何学知识。
几何学的雏形
相传于四千年前,埃及的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总是把两岸的土地淹没,水退后,使土地的界线不分明。当时埃及的劳动人民为了重新测出被洪水淹没的土地的地界,每年总要进行土地测量,因此,积累了许多测量土地方面的知识,从而形成初步的几何学。
几何学的完善
希腊人由于跟埃及人通商,从埃及学到了测量与绘画等的几何初步知识。希腊人在这些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充实并提高成为一门完整的几何学。
欧氏几何的诞生
公元前338年,希腊人欧几里得,把在他以前的埃及和希腊人的几何学知识加以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几何原本》,现今我们学习的几何学课本多是以《几何原本》为依据编写的,也被称为“欧氏几何”。
几何问题代数化
一千年后,笛卡儿在《方法论》的附录《几何》中,将坐标引入几何,将几何学带来革命性进步。从此几何问题能以代数的形式来表达。
现代几何学
目前,几何学有很多分支:欧氏几何、非欧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拓扑学...
欧氏几何——《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总结了前人的几何知识和研究成果,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标志着几何知识从零散、片段的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采用的演绎结构被移植到其它学科后也同样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公理化思想
简介
公理化方法是指在一个数学理论体系中,尽可能少地选取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一组公理,以此为出发点,利用纯逻辑推理的规则,把该理论体系建立成一个演绎系统,这种思想被称为公理化思想。
体系建立的方法
用公理化方法建立的数学学科体系一般是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 初始概念的列举
- 定义的叙述
- 公理的列举
- 定理叙述和证明
什么是公理?
百科上这样说:
公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ōng lǐ,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皮皮龙这样说:
公理是人类主观意识中认为显然成立的一个事实,类似一种规则,不分对错,可修改,修改之后会形成新的体系。
比如说:
宇宙是连续的,如果被证伪,那么目前所学理论将被推翻,会形成新的理论。
再比如说:
欧几里得平行公理被修改,形成非欧几何。
《几何原本》的逻辑
《几何原本》即从少数几个公理出发,由简到繁地推演出460多个命题,建立起人类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公理演绎体系。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首先提出5条公理和5条公设:
五条公理:
- 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 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
- 等量减等量,其差仍相等。
- 彼此能够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 整体大于部分。
五条公设:
- 过两点可以作一条直线。
-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 以定点为圆心及定长的线段为半径可以作圆。
- 凡直角都相等。
- 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公理VS公设
- 适用范围不同:
- 公理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的真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 公设则主要在几何学中使用,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原理,适用于几何学。
- 自明性和逻辑性不同:
- 公理通常被认为是不证自明、表象直观的。例如“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等”;
- 公设是在逻辑体系的开端,难以被证明或推翻。例如“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在不至于混淆的情况下,有时也将几何中的公设称为几何公理。
非欧几何的产生
在欧几里得的五个公设理中,他没有幼稚地假定定义的存在和彼此相容。
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指出:
前三个公设说的是可以构造线和圆,是对两件东西存在性的声明。
第五个公设非常啰嗦,没有前四个简洁好懂,声明的也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欧几里德自己想的东西。
演绎推理:
后来,数学家注意到,与前四条公设相比,第五公设的性质显得太复杂,更像一条定理而不是公设。因此人们开始怀疑第五公设作为公理的地位,并探索用其它公理来证明它,从而使之变成为一条定理。其中包括许多知名的数学家。虽然,所有这一切几乎都失败了,但是,由于数学家们对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的怀疑、探索,并在这些失败教训中,引出了许多与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几何,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几何学体系——非欧几何学。
新体系诞生:
1899年,希尔伯特在他的《几何基础》一书中,成功地建立了欧几里几何的完整的公理体系。它由五组公理组成:关联公理、顺序公理、合同公理、连续公理、欧几里得平行公理。
如果去掉欧几里得平行公理,则以前四组公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几何称为绝对几何。
如果用罗巴切夫斯基平行公理取代欧几里得平行公理,而前四组公理不变,则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几何便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因此,绝对几何是欧几里得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公共部分。
立体几何“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1
- 文字描述: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图形表示:
- 数学语言:
- 用途: 确定平面的依据。
公理2
- 文字描述: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 图形表示:
- 数学语言:
- 用途: 判断线在面内,体现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
公理3
- 文字描述: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仅有一条经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 图形表示:
- 数学语言:
- 用途: 用于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体现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
公理4
- 文字描述: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 图形表示:
- 数学语言:
- 用途: 平行线的空间传递性,用于证明线线平行。
三推论
- 推论1
- 内容: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 图示及证明:
- 推论2
- 内容: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 图示及证明:
- 推论3
- 内容: 经过两条平行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 图示及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