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袁世凯】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刘路生的评价:历史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袁世凯】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刘路生的评价:历史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3U9NP2J0552N4FE.html?spss=dy_author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的军事生涯到晚年的政治统治,袁世凯在多个重要历史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的一个大家族,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年少时,曾于从叔父袁保恒(叔祖的儿子)到开封帮办赈务,表现出不俗的能力;但科举不利,考试两度名落孙山。20岁前后时,发生了两件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一是在陈州结交了徐世昌,后来此人成为他毕生中的谋士;二是去山东登州投奔了和养父袁保庆有“兄弟之好”的淮军将领吴长庆。

在吴长庆幕府中,袁世凯的纨绔之气逐渐消失,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1882年,大清的藩属国朝鲜壬午军乱、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因平叛中表现突出,23岁的袁世凯随后就以帮办朝鲜军务的身份被派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练兵的先河。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开化党”是日本对部分朝鲜人的称呼,“开化”有“由野蛮进入文明的状态”的意思,源于日本的舶来词),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平定了甲申政变。这一次,袁世凯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

袁世凯遂于1885年初归国,赋闲在家,以避攻击。然李鸿章决定重用袁世凯,1885年11月委派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在朝期间,袁世凯由于职权所在,不可避免会再干涉朝鲜内政,且由于年轻气盛、采取了一些过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暗示朝鲜政府向清政府乞援。谁知清军未到,朝鲜朝廷便和起义军讲和了,且朝鲜朝廷为了避免日本借清朝出兵朝鲜作为借口进行军事入侵,朝鲜政府致信袁世凯希望清兵尽快撤离。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化装成平民离开朝鲜。


袁世凯

回国后,袁世凯奉旨前往甲午战争的辽东前线,协助后勤事宜;之后,请假回籍省亲。在前线10个月间,他目睹了甲午战争中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惨状,坚定了他用西法练兵的设想。

甲午战争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1895年6月底,在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保荐下,光绪帝令袁世凯入京觐见。

袁世凯的将自己的改革思想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皇帝,得到支持;1895年12月8日,奕訢、荣禄等大臣联名奏请光绪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得到批准。随后,袁世凯入主天津小站(小站又名新农镇,在天津东南),用西法编练中国的首支新式陆军。

在此期间,袁世凯积极为变法奔走,与康梁等维新派过从甚密,使维新派将他引以为同路人,为后来的“戊戌告密”埋下伏笔。

袁世凯当时共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4750名原有的定武军,称“新建陆军”,作为他小站练兵的兵源。这里交代一下定武军的来历:1894年底,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德国人)的建议,决定建立一支新式陆军,派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小站招募训练。胡燏棻将招募来的士兵编为十营,名为定武军。长芦盐运使是清朝的盐务管理职务;明初时,以盐运司在长芦镇(今沧州市)而得名,清康熙后盐运司移驻天津,而长芦之名不改。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定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建军方案。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镇相当于师的规模),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出自这支新军,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人。

北洋新军亦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最重要的是,袁世凯向他们灌输的忠诚观念,是向袁世凯而不是向皇帝效忠。1897年,袁世凯擢升直隶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练兵。1898年9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奉旨入京陛见,随后卷入了政治风暴中。


慈禧

一般认为,袁世凯回到天津后向荣禄的告密导致了慈禧发动政变,但事实并非如此。慈禧筹划发动“戊戌政变”早在袁世凯告密之前,与告密没有关系,尽管袁世凯确实有告密之举。

1898年的9月18日,康有为等已得到光绪帝的“朕位且不能保”密诏;当晚谭嗣同找到袁世凯,告知“围园劫太后”的计划,包围颐和园、控制慈禧太后、杀死慈禧宠臣直隶总督荣禄等,袁世凯同意了动员新建陆军参与实施。

9月20日,袁世凯乘火车到天津后,得知慈禧即将上台,遂担心答应谭嗣同之事暴露,而向荣禄告密。不难看出,袁世凯其时的告密完全出于自保。慈禧本来只打算将康有为停职待参,并不涉及谭嗣同等人,袁世凯的告密让慈禧加重了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她下令逮捕康梁诸人,诛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并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袁世凯告密后地位扶摇直上,1899年冬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接下来,他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布防,从而避开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

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和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迫于内外形势,清廷可开始施行新政。

袁世凯极力拥护,并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新政方面,都颇有成效;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势力的扩张,对满洲皇室的亲贵亲贵集团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有预言称他将步曹操、刘裕的后尘。于是,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将北洋军交陆军部管辖;后又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成为中枢重臣。


袁世凯扮渔翁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和光绪皇后隆裕太后摄政。载沣对袁世凯很多新政不满,尤以戊戌政变,因袁世凯的出卖而导致同父异母的光绪被幽禁至死,更感非常痛恨。他一上任即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

袁称疾返回河南,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试图以武力镇压革命军,然陆军大臣荫昌无法驾驭北洋军,前去镇压的冯国璋出师不利。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公使也同样建议,载沣只得于10月14日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

接下来,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府停止进攻,一面表达善意,派人向以黎元洪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写信议和。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在南方独立各省为组建中央临时政府召开的联合会中,确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1911年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后组织了新内阁。12月18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12月29日,同盟会召集代表开会,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专门致电袁世凯,称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担任。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制为内阁制后,将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上,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


袁世凯大总统

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是事件的幕后黑手。1913年7月孙文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最终失败;孙中山的此举开创了民国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

10月6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之后,国会因法定人数不足而休会;1914年1月,袁世凯将国会解散;1914年5月,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以英日同盟(协约国)为理由,强行派兵接收德国(同盟国)在山东胶州湾的租界地,以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带,袁世凯政府无力阻止。

由于此前孙中山为筹措资金曾与日本人交涉《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日本人就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与孙中山借款案类似的《二十一条》要求,并且称:“彼等(指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

这让袁世凯感到了压力,骂孙中山“将效法吴三桂,引外兵扰乱本国”。后袁世凯政府与日方谈判20多次,谈判代表对日本的要求多有抵制,国内民众得知后、反对《二十一条》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这使得日本删削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要求,并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

袁世凯被迫接受日本条件的那天是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把5月9日定为中国国耻日,史称“五九国耻”。但也有不同观点;包括胡适在内,不少人认为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处理已使中国利益最大化,甚至适称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袁世凯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帝号“洪宪”。有学者说,“洪宪”即弘扬宪法之意。


袁世凯祭天登基

当时,鼓吹君主立宪的有杨度、严复、刘师培、孙毓筠、李燮和、胡瑛等,其中最卖力的是其长子袁克定。他太迷恋太子权位,为了给袁世凯以日本人支持称帝的假象,甚至还特意伪造《顺天时报》。后来,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和女儿袁叔桢无意中发现报纸有假后,袁克定被痛斥“欺父误国”。

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但起义的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滇军坚持要袁世凯下台,段祺瑞要求袁世凯交出行政权力和兵权、恢复责任内阁制。

冯国璋联络各省在1916年5月18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但各省代表谋略不一,会议无果。在各方面的打击和忧急交煎下,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袁世凯去世后,王士珍、张镇芳等打开其生前留下的金匮石屋,找出了袁世凯留下的继承者提名,只见上面亲笔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没有自己的儿子袁克定。

纵观袁项城的一生,如去认为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刘路生的评价较为中肯。他说:袁世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建设构想,历史给他的时间太短了;民国初年纷争不已,他根本来不及着力于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