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忧 | 为什么我总经历“断崖式分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忧 | 为什么我总经历“断崖式分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8A05Y3N00

《人物》杂志最近举办了一次关于“分手的决心”的主题,来信中有一位读者提到了“断崖式分手”:

我从未体会过与恋人认真告别的滋味。反而体会了很多遍“他人的决心”带来的潇洒和果决——分手之前,她们主打不分析、不交代、不解释。而且,她们的做法也出奇地一致:发一条微信,写着“我们不要在一起了,谢谢。”之后,微信直接弃号,寻人无果,情分与本分统统抛诸脑后。

每次被分手,我投入全部精力进行一场又一场自我博弈。第一个人离开之后,我把我们的全部合影都贴到了她的宿舍门上,并留下一张怪矫情的纸条,写着“这些都忘了吗?”试图让她怜惜那一点甜;第二个人离开之后,我给她所有的朋友、亲人发了消息,拜托让她给我回消息;第三个人离开之后,我从正在留学的地方坐上了飞机、高铁来到她的城市,最后吃了闭门羹。

“断崖式分手”带给我的是精神的降维打击。我从阳光开朗,突然自我怀疑、自我放弃,健身停了、最爱的烘焙也停了,每天就躺着,看啥都没意义。

过去几年,我切近地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对亲密关系始终保持了本能的疏离。我觉得这是一种成长,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变化。

伊内斯

次次都被“断崖式分手”,自己也许要反思一下。


掌柜看了题主举例的三次恋情,似乎都发生在学生时代。这个时候双方大概还不考虑是否同城发展、收入多少、买房等现实问题,更加感情用事一些。

而每一次,题主都是被分手,对方十分决绝,根本没有“分手亦是朋友”的可能。如果一次两次还好,可次次如此,题主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原因?

比如说,题主喜欢的另一半个性比较相似,不喜欢就不喜欢,不会婉转迂回,而且分手起来就要断得干干净净。

或者,题主的感知和共情能力相对弱一些。自认为每一任都是分手的时候“不分析、不交代、不解释”,其实,也许在双方相处的时候,对方已经给出了足够多的交代和解释,只不过题主从未留意,直到对方提分手了才想到要去了解原因?

加上题主事后的一些挽回做法,看似幼稚矫情,也可能会打扰到对方——在宿舍门上贴合影,或是给对方所有的亲朋好友发信息——这些做法也显示了题主的步步紧逼和没有分寸感。也许这才是前任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

一段美好的感情,就如同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得越快。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握紧的同时,适当给予保湿的水分,而这份水当中包含了:爱,珍惜,包容,理解和体谅。

祝开心!

绳易断

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


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固然是痛苦的,而结束得不明不白,更让这份痛苦裹上一层不甘心。

是你的问题,还是她的原因?是三观的分歧,还是源于一场误会?是她讳言你的缺点,还是压根懒得多费口舌?这些迷思困扰着你,萦绕在你每一次的午夜梦回。或许多年以后,你偶然点了一杯奶茶,都会怀疑起当年分手的原因,是不是忘了给她那份选择少糖。

朋友,不必自我折磨,这个世界本就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为什么?没人可以回答。但是不妨碍我们在偶数的日子里登记结婚,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不会让你求证哥德巴赫猜想,只会祝福你们成双成对。

有时候,我们想了解分手的原因,不外乎是想从一段失败的关系中分析得失,获得成长。但是我们更应该在整段关系中来汲取经验,而不只是哪一个节点。

分手究竟是好好分手,还是“断崖式分手”,核心词还是分手。从这个起点出发, 继续向下一程迈进,不必问来时路。无论如何从一段关系中走出,都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放弃健身和烘焙的爱好。

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是知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