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袭来小雪生,如何温阳与养阴?
寒流袭来小雪生,如何温阳与养阴?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冷转寒,万物开始进入闭藏状态。在这个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保持身体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雪节气的物候特点、养生意义以及具体的保健方法。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小雪物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小雪,顾名思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古籍《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时节,地表温度逐渐变寒,但寒气尚不足以产生全天性的凝冻存雪不化现象。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气温会逐步降到0℃以下,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
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的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此时南方的降雨虽然相对较多,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所以从对人体的影响来说还是要以防寒为主。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时节,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小雪节气对于养生的意义
古人将雪水誉为“天泉”,不少文人雅士喜欢用雪水泡茶。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说明“饮雪”在古代比较流行。甚至在中医里面雪水还有一系列的功效。但现在由于大气污染,部分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降雪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不仅不宜用于养生之道,一旦误食还有致病的风险,雪做养生之用虽然已风俗不在,但小雪后下雪的情况养生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进入小雪节气,气温继续下降,阴寒继续增加,此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防寒为主。冬三月要“去寒就温”。冬日天气寒,这个寒是天地阳气在储藏,人应与天地相应,此时人的阳气也要藏。冬天天气寒冷,阳气应该更多地释放出来使机体温暖,但是为了让阳气更好地收藏,避免过多释放,我们就要主动做好“去寒就温”的工作。不光要养阳,还要养阴,要做好阴液物质的储备。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蒸腾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要养阴才能濡养周身。冬天寒冷,人体外冷内热,但人们喜食辛辣,或饮酒以御寒,而辛辣食物易生内热,喝酒太多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阳过伤阴,所以中医的养生说的还是平衡。
进入小雪节气,也要心理养生,庄子曾云“澡雪而精神”,即以雪洗身,清净神志。要弘扬澡雪精神,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神志、思路保持纯正。做一个心灵纯洁,干干净净的人。冬天要使“志若伏匿”,心境平和。这是精神心理上的“养阴”。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小雪养生的古代习俗对现今保健的启示
《黄帝内经》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小雪之后随着气温降低,动物开始冬眠,机体也要顺应“闭藏”的规律,如果冬天不能收藏精气,损耗了正气,春季就会发为疾病。而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冬季与五脏中的肾相应,因此我们尤其要注重对肾脏的保养。小雪前后的养生,以藏精、养肾为主。
小雪后可以多用具有温阳作用的艾灸,“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会降低,旧患或宿疾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加重,这正是《内经》所讲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逢节气施灸可以治疗不少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症。不过要注意艾灸也不是随便都可以用的,最好还是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孙真人《修养法》曰:“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毋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十五日宜静养获吉。”
此外,起居调养上,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最好不要过度熬夜。足够睡眠的人才有精气,熬夜会损伤肾精,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肾精的养护和气血的生化。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最好的起居方式,晚上睡眠最迟别晚于11点。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过热的食物并不相宜,麻辣太过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否则这些食物容易助长体内异常的“内火”,这时候也要考虑养阴。在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会感到口鼻干燥,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海带汤、萝卜黄豆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多喝水也可防内热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小雪节气里食用。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冬菜乃白菜。杭俗小雪前后,居人率市白菜,以盐腌之作齑,藏为御冬及春时所食,名日冬菜。颇利膈下气,其卤汁煮豆及豆腐食,能清火益肺,诚食中佳品也。”可见民间所说萝卜白菜保平安并非妄言。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2024小雪节气养生建议
- 喝点汤:小雪可以多喝点汤水补充水分。比如鸡汤既具备补虚的功效,又能缓解感冒症状及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
- 进点补: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此时可以多食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还可以多食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能抵抗寒冷、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冬季中医进补也可以列入日程了。
- 泡泡脚: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