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锂盐基本面呈现供强需弱格局 运行空间显著收窄 降本增效成为锂企主旋律
我国锂盐基本面呈现供强需弱格局 运行空间显著收窄 降本增效成为锂企主旋律
2023-2024年,我国锂盐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供需失衡。供应端的快速扩张与需求端的相对疲软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展望2025年,行业或将延续低位震荡态势,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应对周期性挑战的关键策略。
行业定义与核心产品
锂盐是指含有锂元素的盐类,锂被誉为“工业味精”和“21世纪的能源金属”。锂盐的核心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及金属锂等,其中碳酸锂是锂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的最直接和基础的锂盐产品。
产品 | 简要介绍 | 主要用途 |
---|---|---|
碳酸锂 | 锂行业中用量最大、最广泛的基础产品 | 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工业级碳酸锂用于制取各种深加工锂产品;高纯碳酸锂用于航天级锂电池材料等 |
氢氧化锂 | 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等 |
氯化锂 |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 用于电解制备金属锂、铝的焊剂等 |
金属锂 | 重要的深加工锂产品之一 | 工业级用于有机合成,电池级用于生产各种锂(一次)电池负极等 |
全球锂资源分布与我国对外依存度
全球锂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地区(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和澳大利亚,合计占比达68%以上。截至2024年1月,世界锂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折碳酸锂当量约1.5亿吨。其中,南美锂三角地区和澳大利亚合计占比达68.21%。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锂储量为1590万吨(折碳酸锂当量),占全球比例为10.71%,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新疆、湖南等省区。虽然锂资源种类多样,但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国内锂资源开发程度较低,2023年锂资源对外依存度约57.5%。
我国锂盐供需格局
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锂盐生产基地,2023年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81.5万吨,占比约为73%。2023年我国基础锂盐的总产能为182.5万吨,总产量为85.5万吨。其中,碳酸锂产量达到51.79万吨,同比增长31.1%;氢氧化锂产量为31.96万吨,同比增长30.1%。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锂盐市场存在供过于求格局。2024年1-10月,电池级碳酸锂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3%,而同期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增长仅为16%。需求结构方面,电池领域已成为锂盐下游应用的主要场景,2021年占比为81%,预计2025年将上升至93%。
市场价格与企业经营状况
2024年锂盐市场价格始终保持“低位运行”,全年基本在7-11万元/吨区间震荡。到2024年12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降至7.55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也降至7.55万元/吨,年度均价分别为9.09万元/吨和8.86万元/吨。
锂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在统计的13家上市锂矿企业中,仅金园股份、西藏矿业两家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其他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出现下降,部分企业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100%。
展望2025年
虽然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固态电池等应用将支撑锂价下行空间有限,但随着前几年锂企扩产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2025年市场仍将面临超量供应,价格区间或在7-10万元/吨。面对周期性挑战,降本增效成为锂企主旋律,企业将通过提升锂资源自给率、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应对市场波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