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一定和肝炎“牵手”吗?
黄疸一定和肝炎“牵手”吗?
黄疸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其成因却远不止肝炎一种。从溶血性黄疸到梗阻性黄疸,不同类型的黄疸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黄疸的多种成因,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常见症状。
黄疸是指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34.1 μmol/L),沉积于组织中,引起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当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但<34.1 μmol/L时无肉眼黄疸,或称为隐性黄疸。
在临床上,出现皮肤、眼睛、小便发黄等黄疸症状时,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得了肝炎。黄疸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肝胆胰疾病。其实,并非所有的黄疸都是肝炎引起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根本不是肝炎,他们出现黄疸另有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溶血性黄疸:
各种溶血性疾病所致的黄疸,因大量红细胞破坏,红细胞里的大量非结合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超过了肝脏摄取功能,在血液中淤积超过了正常水平,进而出现黄疸。例如先天性溶血性疾病(海洋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蚕豆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包括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等等。
3.梗阻性黄疸:
由于结石或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可造成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
4.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病毒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肝脏肿瘤等等。严重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也可以发生黄疸。
综上所述,只要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就可以发生黄疸。肝炎仅是黄疸发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遇到黄疸患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体征、实验室检查、B 超、CT、核磁共振等理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找出黄疸的原因,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武断地定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