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党参和黄芪可以一起吃吗
党参和黄芪的区别 党参和黄芪可以一起吃吗
党参和黄芪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功效、药理作用、药性和适宜人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详细介绍党参和黄芪的区别,并探讨它们是否可以一起食用。
功效不同
党参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肺虚咳喘、气血亏虚、四肢乏力、气短自汗及内热消渴等症状。内服时可煎汤,用量一般在6-15g。经过蜜炙处理后,党参的补中益气和留药守中的作用会得到增强。
而黄芪的功效则主要体现在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等方面。它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中气下陷、血虚萎黄、痈疽难溃等症。炙黄芪主要用于益气补中,而生用的黄芪则更擅长固表托疮。
药理作用不同
党参含有皂苷、微量生物碱、糖类、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抑制肾上腺素升压作用、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改善记忆和抗衰防老等功效。
而黄芪含有黄芪多糖、皂苷、多种氨基酸及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此外,黄芪还能双向调节血压、延缓衰老、促进造血功能等。药理实验表明,黄芪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可以保护肝脏、调节内分泌系统。
药性药味不同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补肺和益气生津的功效,是常见的补益药材;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肝、肾经,能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适宜人群不同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肺虚咳喘及内热消渴等症状,适用于气血亏虚、脾肺虚弱者。
而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的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主治气虚无力、肺虚气短、表虚自汗、水肿胀满、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症状。
外形不同
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盘头”。以粗条、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而黄芪直根为圆柱形,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气似豆腥味微甜。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党参和黄芪可以一起吃吗
党参可以补中益气、养血生津;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两者并没有配伍禁忌以及药效冲突,是可以一起吃的。
党参和黄芪一起吃,可以健脾益气、补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内热消渴、四肢乏力者,可以帮助人体改善头晕、失眠、食欲缺乏、面色萎黄等症状,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