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采服中心:修井作业迈入“人机共舞”时代
江汉采服中心:修井作业迈入“人机共舞”时代
江汉油田采服中心的自动化修井技术迎来重要突破。自2023年引进自动化修井装备以来,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与改进,该技术已展现出显著成效,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性。
1月21日,在江汉油田王西斜11-7B井现场,采服中心试油133队的自动化修井机正在嗡嗡作响,紧张有序地工作着。这台设备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运行了半年有余。
"以前6个人干的活儿,现在只要1个人就能完成,自动化修井带来极大便利。"试油133队队长康锐介绍。
如何做优做精修井业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用新技术为传统石油工业赋能,一直是中心的不懈追求。2023年,该中心对批量引进的自动化修井装备大力实施技术转化吸收、现场难点攻关、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加速提升自动化修井作业装备整体水平。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只能实现自动传输油管作业,起下油管还需要人工在井口操作。而且,设备投用之初不能适应江汉平原油气井条件,电池系统、控制系统经常'罢工',给现场作业带来极大不便。"该中心设备基建部主任陈明表示,早在2018年,该中心就集中优势兵力,着手研究自动化修井技术。
该中心成立自动化设备推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听取调试进展情况、部署阶段工作目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相继在王9-1井等多个井场进行实验,在掌握新设备调试、使用情况后,及时提报油田业务部门并协调厂家,妥善完成"车载式集成操作系统改独立式平台"的重大技术协议变更,让井口作业实现真正的无人化操作。
经过多次升级改造,XJ700自动化修井机已顺利完成7次施工、机械化撬管机使用145井次,1小时最大起下油管数量达到50根。现场应用表明,自动化修井机能够适应多种类型小修作业,尤其在应对寒流、酷暑、雨雪等恶劣天气中展现出较好优势。
"以前我们的井架工是一直站在井口边上干活,冬冷夏热。现在依靠自动化修井机就不需要再守井口,不仅降低劳动强度,更保证员工安全。"康锐表示,被自动化修井技术改变的岗位除了井架工,还有司钻,轻松按键即可完成起下管作业。
相比传统修井机,XJ700自动化修井机结构更复杂,操作却更简便。它在传统修井机的基础上添加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装配油管自动输送装置、接扶管机械手、液控吊卡等部件,司钻操纵各项集成控制阀件完成起下管柱,用机械化代替人力。安装在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将施工画面实时全息投放在操作间屏幕上,司钻根据现场情况,第一时间调整安全措施,实现一键操作、自动定位和区域管理。
据悉,该中心还同步安排技能培训,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生产骨干采用分期分批方式开展自动化操作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下一步,中心自动化修井设备将陆续在清河和涪陵工区投入使用,修井作业正向"人机共舞"的自动化新时代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