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隐智,看破不说破
藏锋隐智,看破不说破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种种挑战和困境,生活之路从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藏锋隐智是我们行走江湖的重要原则。
藏锋、隐智,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在其著作《解厄学》中提出来的,该书主要阐述了人该如何面对厄运,如何化解厄运的八大原则,十六字箴言。
晏殊的八大原则十六字箴言是: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求实、慎言、节情、向善。他认为这十六字箴言可以帮助人们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其实,这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总结,是从他宦海沉浮中得来的人生经验。
晏殊七岁能文,有神童之称。景德二年(1005年),他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历居要职,累迁至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后升任为宰相。他在位期间,很注重引荐人才,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因此,晏殊的《解厄学》绝非书生空谈,而是从他丰富多彩的从政经历和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藏锋隐智,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正如古人所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藏锋隐志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保持谦虚谦卑的态度,积蓄能量,而不是高调张扬。无论我们的学问有多大,钱财有多多,名位有多高,都应该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与人为善。如果我们目中无人,好勇斗狠,恃才傲物,那么不仅会招人讨厌,严重时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中国历史上不乏因为不善于藏锋隐智而搭上性命的人。
西汉时的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与思想家。他过于锋芒毕露,在任职期间整日炫耀才华,不屑与同僚为伍。这种做法令他在朝中颇不得人心,并由此埋下了隐患。
西汉时的灌夫,是能文能武的将军,他对丞相田蚡很不服。灌夫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卖弄技艺,出言不逊,最终被田蚡处死。
东汉末年的杨修,是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以聪明才智而闻名。他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智慧,并以此嘲弄曹操。杨修多次因聪明过人而猜透曹操的心思,并毫不掩饰地将其公之于众。这种行为显然激怒了曹操,最终在一次军前失礼事件后,杨修被斩杀。
和杨修处于同时期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以敢于直言著称。他的直言不讳最终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在一次激烈的朝廷争论中,孔融公开反对曹操的政策,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
薛道衡是隋代的能人,恃才傲物,写了一篇《高祖颂》来炫耀自己的文采。这种行为引起了隋炀帝的不满,最终被绞死。
这些惨痛的例子表明,锋芒毕露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引来他人的嫉妒和反感,甚至招致灾祸。因此,藏锋隐智,懂得适时示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与这些锋芒毕露而遭受杀身之祸的人相反,在古代,也有许多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终成大事的典范。例如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不惜辞去荆州牧,隐居隆中。在此期间,他藏锋隐志,密切关注天下大势。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肯出山。他看破不说破,用心良苦地为刘备谋划,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另一个典范是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国藩在官场上屡遭挫折,但他始终藏锋隐志,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日记中写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正是他人生哲学的写照。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逐渐崛起,为清朝稳定局势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代名臣。
隐智,就是隐蔽自己的志向和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活用智谋是有利的,但玩弄智谋则是有害的。即使拥有智慧,也要用在正途上,避免用于歪门邪道,最终害了自己。暗中使用智谋才能取得成效,而公开卖弄智谋则往往毫无作用。特别是还处于下位时,藏锋隐智不仅少树敌,也容易获得上司信任。所有的上司都希望下属忠诚,能力才华只在其次。作为下属,我们应该注重诚心,而不是权术。不明白这一点,困厄就难以停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学会正确地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免招致别人的嫉妒和报复。处处炫耀智慧,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往往会让我们失去人缘。愚蠢之人如果狂妄自大,必然会暴露无知;聪明之人如果炫耀智慧,则可能招灾惹祸。
看破不说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到不满。但有时候,直言不讳并非最好的解决方式。看破不说破,既能保全他人的面子,又能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它要求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收敛锋芒,还要懂得隐藏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在现代社会,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的智慧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职场上,有些人才华横溢,却因为过于张扬而遭到同事的嫉妒和排挤。而那些懂得藏锋隐志的人,往往能够笑到最后。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能够在关键时刻展露才华,一鸣惊人。
在人际交往中,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修养。有时候,我们明知对方有错,但为了维护关系,不妨选择沉默。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正如古人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较真的人,往往难以融入社会。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时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过于张扬。适时收敛锋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其次,我们要培养宽广的胸怀。面对他人的过失,不要急于指责。学会宽容,才能赢得人心。
最后,我们要善于观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洞察人心,了解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要求我们成熟、稳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我们学会这种智慧,便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行走。正如那句俗语所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藏锋隐志、看破不说破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