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样本量晚期胰腺癌诊疗数据研究发布,为制定诊疗指南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最大样本量晚期胰腺癌诊疗数据研究发布,为制定诊疗指南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难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团队主导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样本量的晚期胰腺癌多中心真实世界诊疗数据研究,为制定中国胰腺癌诊疗指南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等特点。手术是胰腺癌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绝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以药物为主的系统性治疗在胰腺癌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际和国内均有胰腺癌相关诊治指南,基本确立了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大部分循证医学证据来自欧美的研究,基于中国人群的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较少,且国外确立的标准治疗方案在中国胰腺癌人群运用情况及疗效缺乏真实世界数据。
研究方法与主要发现
在这项临床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21个省市的3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34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真实世界诊疗数据。研究发现:
- 中国胰腺癌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为62岁,较美国和欧洲报道的数据均更为年轻化
-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27%患者有吸烟史,20.8%患者有饮酒史,20.2%患者有胆道炎症史,这进一步证实烟酒和胆道炎症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在诊疗方面,研究发现:
- 仅有4.9%患者在制定治疗决策前进行了多学科讨论(MDT),比例较低
- 仅有2.8%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
- 中国胰腺癌患者一线方案大多选择AG、GS或GX,而不是FOLFIRINOX
- AG、FOLFIRINOX、AS和GS/X方案比GEMOX/GP、GEM、S-1和其他方案一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更长
研究创新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大样本量的中国晚期胰腺癌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
- 首次系统报道了中国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情况
- 发现中国胰腺癌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欧美国家
- 晚期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与欧美报道的数据亦有差异
研究指出,中国晚期胰腺癌患者诊疗的真实情况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 约30%患者后续没有接受治疗或随访
- MDT讨论比例较低,且仅少数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
- 一线治疗方案选择与欧美报道数据有较大差异,FOLFIRINOX方案的使用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完善胰腺癌患者随访制度,规范诊断和治疗方案,缩小地区医疗机构之间差异,致力于提高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水平,最终达到延长中国胰腺癌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研究团队介绍
通讯作者:王理伟
-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DT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全国委员兼胰腺肿瘤学组组长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兼胰腺癌专家委员会第一任主委
-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兼肿瘤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疑难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会长
研究团队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肿瘤学临床和基础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市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卫健委十三五强主体“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消化肿瘤疑难诊治能力提升项目”。肿瘤科目前是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兼胰腺肿瘤学组组长单位、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兼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组长单位等。肿瘤科是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并主持制定了中国首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