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90年代的上海长啥样?《儿女情长》《夺子战争》等经典沪产剧展播揭答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90年代的上海长啥样?《儿女情长》《夺子战争》等经典沪产剧展播揭答案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1A0AQTS00

8月7日起,东方影视频道将每天12:50推出经典沪产剧展播,通过《儿女情长》《夺子战争》这两部反映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井生活、激起大众共鸣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让更多观众透过镜头,看上海今昔变化,感叹时代发展的力量。

《儿女情长》

普通人物凸显人情世故

1996年播出的《儿女情长》讲述操劳了大半生的童福昌(奇梦石 饰)和方秀云(王玉梅 饰)在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后,原本以为能安享晚年,童福昌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行动和自理能力,子女们担负起了轮流照顾他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

该剧描写的故事、人物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现实得不能再现实,却精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

编剧李云良在创作剧本期间,就认定大女儿、二女儿的形象对标演员奚美娟和张芝华。长子建国一角本想请李雪健来演,但李雪健当时正在《三国演义》剧组出演宋江,于是就改由何麟担纲。

何麟多次演绎军人,经验丰富,对于出演海军干部建国完全胜任。小儿子建设生性沉闷、怕老婆,李云良一时想不出上海演员中有谁能演,后来剧组请到何政军,他又觉得何样貌“太漂亮了点”。导演石晓华却认为,如果建设长得不帅,爱慕虚荣的胡巾娣就不会看上他,而且何政军当时刚在《离婚指南》中演了个窝囊沮丧的男人形象,塑造这类“倒霉蛋”,观众比较能接受。

拍摄虽苦,亲如一家

奇梦石出演老工人童富昌,令很多人意外,因为他之前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入人心。

但剃了板寸,穿上工装后,奇梦石立刻就变身为一名倔强的上海老工人。方秀云是童家的“魂”,编剧、导演不约而同想到了当时影视剧中的“中国第一母亲”王玉梅。因为王玉梅此前出演的大都是北方大娘,所以编剧李云良特地把童家姆妈改为安徽籍上海人。尽管如此,童家姆妈也在上海石库门里浸染了近50年,上海人的味道、气息总会或浓或淡地流露出来。王玉梅也非常认真,到了上海后,每天去老式里弄,深入了解上海人的邻里关系与生活方式。

《儿女情长》在上海拍摄时正值酷暑,演员们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而且因为是在内景棚里同期录音拍摄,怕有噪音,不能开空调,气温之高可想而知。但演员们都很认真,为了使角色更加精彩合理,常常会为了一句台词、一段戏的理解,与导演和编剧讨论得面红耳赤,使得现场气氛热上加热。

苦归苦,饰演大姐的奚美娟却表示,拍戏时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开开心心,热热闹闹。

《夺子战争》

曾经情牵观众,万人空巷

1995年,电视剧《孽债》播出之后,导演之一的梁山执导了同样是全程沪语对白的《夺子战争》。该剧以当年出国热为背景,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上海典型的上门女婿、京剧院琴师乔书铭(赵有亮 饰),经常被岳父、岳母及小舅子奚落嘲笑。但为人善良忠厚的他从不计较,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慰藉——儿子多多。没想到,乔书铭的妻子俞雯打算和情夫定居美国,并计划偷偷带走多多,一场“夺子战争”就此打响。最终,“战败”的还是善良却懦弱的乔书铭,“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责任让子女过得更幸福……”父子分离的乔书铭只能依靠回忆往事让自己活下去,片尾他那句“希望中国早日强大起来,大家不用再争着往国外跑,像我这样的分离悲剧就不会再有了”,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纷纷表示好想能有个续集,让多多回到父亲身边。《夺子战争》剧终的字幕上也有“请期待续集《多多归来》”一行字。但多年过去了,痴心观众并没有等来这部当初承诺的续集。

当时,该剧导演们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夺子战争》采用电影手法拍摄,10集的篇幅,拍摄期长达三四个月,几乎10天才拍一集。1997年,《夺子战争》播出时,万人空巷,创下了38.7%的收视奇迹。导演梁山至今还记得自己下班骑车回家的路上,街边的裁缝店、小卖部里都在播放这部电视剧,很多来不及赶回家收看的观众,就站在街边的店门口“蹭”剧。饰演乔书铭妻子、多多妈妈俞雯的演员朱茵,因为角色背叛了丈夫,又夺走孩子,那段时间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还遭到指责:“这是坏女人”。

仿纪录片形式展示生活细节

《夺子战争》整部剧采用沪语对白,让上海观众倍感亲切。但拍摄时,用上海话演电视剧,很多演员却没有经历过。演员们用上海话吵架的戏份拍得都比较顺利,但用上海话演感情戏,尤其是面对“我爱你”“我想你”这些台词,就比较困难。梁山导演让演员们放下台词包袱,用自己最舒服的语言来表达,不仅演员演起来顺畅,观众看了也觉得自然。朱茵虽然会说上海话,但在现场还是每天不停被剧组的老上海人纠正台词。赵有亮不是上海人,更是天天被纠错,他说起上海话来有时结巴、有时不结巴,反而更加符合了角色的性格。

除了乡音之外,《夺子战争》受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影响很大,它以仿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把当时上海的生活细节展示出来,例如当时的出租车是怎么坐的,国际长途是怎么打的……此次再度播出,相信既能帮助“老上海”找寻旧时的珍贵记忆,又能为“新上海”人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样貌。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电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