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搞懂CNN、RNN、GAN、Transformer!
彻底搞懂CNN、RNN、GAN、Transformer!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而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生成对抗网络(GAN)和Transformer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四种架构。本文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些架构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
01 引言
本文旨在以通俗的方式介绍深度学习关键架构,涵盖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生成对抗网络(GAN)、transformer及编码器-解码器模型。
02 卷积神经网络
CNN,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擅长分析图像和视频等网格数据。可视其为多层过滤器,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关键特征,进行预测。比如,识别手写数字,CNN通过逐层应用滤波器,从图像中提取从边缘、线条到形状、数字的复杂特征,层层深入。
CNN的主要层型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及全连接层。
- 卷积层:通过滑动滤波器在图像上处理,计算滤波器与像素点积,形成新的特征图,突出图像特定模式。使用多种滤波器多次处理,生成多组特征图,全面捕捉图像特征。
- 池化层:通过下采样特征图,池化层既保留了关键特征又缩减了数据空间维度,从而减少计算负担并预防过拟合。最大值池化是最常用的类型,它选取像素邻域内的最大值进行操作。
- 全连接层:与常规神经网络层相似,这些层将一层所有神经元与下一层每个神经元连接。卷积层和池化层输出经展平后,输入全连接层进行计算,以实现如图像数字识别等预测任务。
CNN是一种神经网络,专为处理结构化数据如图像设计。其运作机制是利用滤波器或核函数逐步挖掘图像的复杂特征,接着通过池化层降低维度,避免过拟合,最终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03 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RNN)是一种神经网络,专用于处理时间序列、语音和自然语言等序列数据。如同传送带逐个传递元素,RNN能够“记住”前一个元素,以此预测下一个元素。例如,计算机预测单词序列中的下一个单词时,RNN逐词分析并利用前词信息进行预测。RNN的核心是递归连接,它使信息得以在时间步间传递,让神经元“记住”先前状态。
RNN由三部分构成:
- 输入端:接收序列各时刻的输入,如单字。
- 递归单元:利用递归连接“记忆”前一时信息,处理输入层数据。该层神经元互连,并接收到当前输入。
- 输出端:基于递归层信息,预测序列中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单词。
RNN作为一种神经网络,擅长处理序列数据。它逐个处理信息,通过递归结构保留先前元素的记忆,适用于语言翻译、语音识别和时间序列预测等多种任务。
04 生成对抗网络架构
GAN,即生成对抗网络,通过两个神经网络(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训练,模拟艺术家创作与鉴赏的过程,旨在生成逼真的图像、音频和文本等数据。生成器构造新样本,判别器评估其真实性。二者相互博弈,生成器力求生成更逼真的数据,判别器则不断提高识别伪造样本的能力。
GAN 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 生成器网络负责从随机噪声生成新样本,如图像或句子。它通过不断优化以减少生成样本与真实数据间的差异。
- 判别器网络则评估样本的真伪,输出概率以判断样本真假。两者在GAN中相互竞争,生成器力求生成更逼真的样本,判别器不断提升识别能力。此对抗训练持续进行,直至生成器能生成难以与真实数据区分的高质量样本。
GAN,即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框架,由生成器和判别器两个神经网络构成,用于生成逼真的新数据。生成器负责生成新样本,判别器则鉴定样本的真伪。双方在对抗中训练,生成器力求生成更逼真的样本,判别器不断提升识别能力。GAN已广泛应用于图像、视频、音乐及文本等领域。
05 Transformers架构
Transformers,一种在2017年开创性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提出的神经网络架构,现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NLP任务,涵盖翻译、文本分类和问答系统等领域。
将Transformers视为一种高级语言模型,它能将文本拆解为更细微的单元,分析其内在联系,进而生成连贯、自然的回答。
Transformers由层层递进模块构成。每层内置两大核心部件:
- 自注意力机制:此机制能解析输入文本各部分间的联系,通过为每个词赋予权重,体现其与语境的关联度。模型聚焦关键词汇,弱化非相关词的重要性。
- 前馈神经网络:基于自注意力机制输出,多层感知机学习词间复杂关联。
Transformers核心创新为自注意机制,大幅提升长序列文本处理效率,省去昂贵递归或卷积操作,显著增强计算效能,高效应对NLP挑战。
简言之,Transformers是专为自然语言处理打造的强大神经网络,通过分割文本并利用自注意机制分析片段间关联,以生成流畅连贯的回答。
06 Encoder-Decoder架构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在NLP领域广受欢迎,尤其适用于序列到序列任务,如机器翻译,旨在将源语言文本准确转化为目标语言文本。
将编码器-解码器架构比作一位翻译,他一边听人说外语,一边即时将其转换成听者的母语。
该架构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 编码器:接受输入序列(源文本)并转换成简明表示(context vector或context embedding),该表示综合了语法、语义和上下文信息。编码器可能为RNN或Transformer,视任务而定。
- 解码器:基于编码器的输出,逐步构建输出序列(目标文本)。通常为RNN或Transformer,类似于编码器,依据上下文和先前单词预测序列中的每个元素。
训练时,解码器获取真实目标序列,旨在预测序列中的后续单词;而推理时,解码器依据已生成的文本内容,预测下一个单词。
编码器-解码器架构是NLP领域广受欢迎的方法,尤其擅长序列到序列任务,如翻译。它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前者处理输入序列生成向量,后者根据向量生成输出序列,从而实现语言间的文本翻译。
07 总结
本文聚焦于介绍CNN、RNN、GAN、Transformers等神经网络架构,涵盖图像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掌握这些结构将助力我们在具体任务中实现更精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