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大白话讲清楚《实践论》,原来《实践论》也可以这么接地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大白话讲清楚《实践论》,原来《实践论》也可以这么接地气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0/07/41501181_1131004006.shtml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一篇哲学著作,主要阐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篇文章将深奥的哲学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实践论》的核心观点。

今天聊聊毛泽东的《实践论》,把它变成咱们生活中的小智慧,用大白话把它说清楚。

《实践论》关键话语摘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就是说,咱们别光说不练,得拿出实际行动来,看看咱们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生活例子:比如你想减肥,光说“我要减肥”没用,得去跑步、去健身房,动起来,看看体重是不是真的能下来。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这句话告诉我们,咱们的知识啊,经验啊,都是从做事情中得来的,最后还得用到做事情上去。

生活例子:你做饭,一开始可能手忙脚乱,做多了,自然就熟练了,这就是从实践中学到了做饭的技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这句话意思是,咱们先得有感觉,然后得动动脑子,把感觉变成知识。

生活例子:你看到火,知道它热,这是感觉;然后你学了物理,知道火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知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

这句话说,咱们做事情,学习,再做事情,再学习,这样不停地循环,咱们就能越做越好。

生活例子:你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摔了几次,学会了平衡,这就是实践;然后你知道怎么保持平衡,这就是认识;你再骑车,就能骑得更好,这就是再实践。

实践论方法论归纳

咱们把《实践论》变成一个简单的方法论,就像做菜的步骤一样,一步步来。

  1. 动手实践:别想太多,先干起来。就像做菜,你得先切菜、开火。

  2. 观察学习:在干的过程中,多看看,多听听,多感觉。就像做菜时,你得看菜的颜色,闻味道。

  3. 思考总结:做完了,别急着走,想想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就像吃完了,想想这道菜怎么样,下次怎么改进。

  4. 形成理论:把你的观察和思考整理一下,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像你总结出自己的做菜秘诀。

  5. 再次实践:拿着你的理论,再去做,看看效果如何。就像你用你的做菜秘诀再做一次菜。

  6. 不断循环: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完事的,要一遍遍来。就像做菜,每次都能做得更好。

看上去像什么?对,螺旋式上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推动这个螺旋式是上升的,而不是在平面上一直转。在平面上一直转的可是那头拉磨的驴子。

生活中的例子

  1. 学做饭:你第一次做饭,可能盐放多了,或者菜炒糊了。这就是实践。然后你想想,下次少放点盐,这就是认识。再去实践,你会发现菜做得越来越好。

  2. 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你尝试解决,这就是实践。解决了问题,你想想是怎么解决的,这就是认识。以后再遇到问题,你就能更快解决了。

  3. 教育孩子:你教孩子做作业,一开始可能孩子听不懂。你实践了教学,然后想想怎么教孩子才能懂,这就是认识。再去教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学得更快。

  4. 健身:你想锻炼身体,一开始可能不知道从哪开始。你实践了,比如跑步,然后想想怎么跑更有效,这就是认识。再去实践,你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好。

结语

《实践论》其实就是告诉咱们,生活就是个大课堂,咱们每个人都是学生。

不要怕犯错,错了就改,改了再试。

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咱们就能不断进步,成为自己生活的大师。

这就是《实践论》的魅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而是咱们每个人都能用的生活智慧。

咱们用它来指导生活,就能活得更明白,更有滋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