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有了“黑科技”!智能文具是风头还是噱头?
文具有了“黑科技”!智能文具是风头还是噱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化产品越来越普及,各种各样的智能化产品都应运而生。这些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生活习惯。而在现代文具产品中,还是主要以传统文具为主,但是在这智能化的环境下,这也维持不了多久,智能横生,百花齐放,文具也受到影响,文具的智能化发展指日可待!
传统与智能化文具分析
传统文具实用性强,造型也比较简单,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枯燥,仅仅为了使用而使用,但是操作略微繁琐而智能化文具的实用性也很强,造型较为独特新颖,色彩也比较亮丽,会给人一种冲击感,而且操作简单,带有趣味性,价格适中。所以在这“产品小,市场大”的文具市场中,虽然种类五花八门,但是大都十分传统,缺乏趣味性,大多都已经与现代有所脱轨了,现在的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实用这么简单了,他们更喜欢一些造型独特,颜色亮丽,并且附带一些趣味设计。
智能化的文具满足于人们的绝大多数需求,操作方便,高效快捷,本身还带有趣味性。即便智能化的产品价格比传统产品高,但这种价格的差距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随之忽略。人们宁愿花更高的价钱来买更好的服务,得到更好的产品,既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也能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智能文具是风头还是噱头?
高级,现在的文具产品,真是太高级了。几秒钟削好铅笔的电动卷笔刀、将课桌擦得一尘不染的迷你吸尘器、擦过不留痕迹的电动橡皮擦……智能的旋风刮来,不少为了在文具这个传统市场里多分几杯羹的企业,纷纷拿上趁手的科技武器,将文具做得越来越有创意。
任何行业,拥抱智能化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文具行业也不外如此。有了科技加持的文具,在利润上确实得到了飞速提效——智能文具比普通文具的价格高出数倍。比如得力的卷笔刀,普通款10几块钱,但电动款则到了40多。
但在消费端,智能文具有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口碑就褒贬不一了。学生是最乐意购买智能文具产品的群体,但作为实际消费者的家长派系较为分明,支持者觉得像电动卷笔刀这样的产品能避免孩子手动削铅笔时受伤;反对者则认为智能文具是在将文具玩具化,夺走孩子的注意力,让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
可以肯定的是,在较低利润的行业里求生存,文具企业走向智能化会更有未来。但文具企业是否能靠智能文具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疑问。
文具的智能化进击
困于低利润的文具行业,太需要创新活力了。在最能直观体现行业创新的产品层面,消费市场在见证了文具盲盒的热度于争议声中偃旗息鼓之后,又开始经历智能文具刮起了新风潮。
产品风潮的形成,是消费需求汇聚的结果。智能文具在学生文具市场燃起燎原之火,正是供需两端合力促成的结果。供给端的创新思路很明确:在文具行业处于低端困境且创新力不足已经成为共识的行业背景下,结合各行各业都在奔向智能化的趋势,从技术上做产品创新尝试,提升文具利润空间,是文具行业必然会走的路。
上千家规模以上的文具生产企业中,90%的企业其销售额不到1千万,能达到10 亿量级的仅有晨光、齐心、得力、广博等几家。而在这90%的文具生产企业中,超过70%以上的竞争集中在低端产品。
为了挣脱这一点,头部企业代表行业对智能化展现出了积极且热烈的拥抱。比如得力,已经从文具企业进化到了文创科技集团,并一直坚持不断用科技创新重塑产品,加强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互动与沟通,确保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从单一制笔向整个文具产业扩张形成产业链的贝发集团,也将智能文具锚定为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
智能文具也确实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在孩子这一文具实际使用者层面,他们对智能文具的需求是强烈存在但又不显现在外的。为自己冠之以“新一代自动与智能文具品牌”标签的天文文具,在阐述全自动削笔机的诞生过程,就给出了一个观察: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孩子要在家里准备好8-10铅笔带到学校,所以,孩子对快速又省力地削好一支铅笔有巨大的需求。其他智能文具的诞生,亦是如此。
在家长这一文具真正消费者层面,80、90后父母已经成为了文具产品的主力消费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新父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也更能感知到智能文具智能文具带来的更好产品力,同时也乐意为孩子买单更好用的文具产品。比如天文文具的全自动削笔机,设计的刀架防护罩、开盖自动断电等安全防误触保护功能,能够非常直观地让家长对比出其与传统手动卷笔刀的区别,让他们乐意为更好用也更安全的智能产品买单。
文具还是玩具
智能化浪潮的确为文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丰满的理想之下,文具盲盒曾有过的争议,也落到了智能文具头上。总结下来,智能文具主要存在两个核心争议。
其一,究竟是提升效率的文具,还是剥夺注意力的玩具?
早在三年前智能文具苗头刚起的时候,《三湘都市报》就有过报道,其中有观点表示,智能文具是被老师“拒之校门外”的存在。长沙某小学班主任也明确表示:“孩子本身自控力就相对较低,有的孩子带了新奇的文具去学校,上课时就会忍不住经常注意或摆弄手里的文具,忽视了老师讲课的内容,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还有的文具因功能新颖,一拿到学校,很容易引起同学们围观、试用,很可能会影响课堂秩序。”
也有给孩子买了电动卷笔刀、电动橡皮擦和桌面吸尘器“三大件”的家长表示,出于好玩的心里,有时候孩子会故意用电动橡皮擦下橡皮屑,再用桌面吸尘器吸走碎屑。这也违背了家长给孩子选择智能文具是为了提升效率的初衷。
还有一些小孩,单纯是被新奇性所吸引,当成玩具玩过了新鲜劲之后,就丢在了一边。而家长出于学习初衷购买的产品,就彻底沦为了用过即弃的玩具。
其二,究竟是实用产品,还是智商税?
家长:电动文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谢女士表示,孩子今年幼升小,为了让孩子有进入小学的仪式感,为孩子准备了一套全新的文具,包括转笔刀、铅笔、橡皮、笔袋、包书纸、练习本等,总花费不超过100元。她介绍,在新生家长会中,老师就已经对文具提出要求,以样式简单、功能单一的文具为主:“我认为学习的重点在人,而不是花哨的文具,所以我没有为他准备电动文具,也希望培养他的独立动手能力。”
家长林小姐则在暑假为一年级升二年级的孩子入手了一整套的电动文具。她介绍,一开始她也是为孩子准备简单的文具,但入手电动文具后,才发现“真香”:“老师要求每天要带5支削好的铅笔回去,孩子在家削笔都要花不少时间。现在用电动削笔刀,无论铅笔粗细都能削,10秒左右就能削好一支,也没出现过笔芯折断的情况,我觉得挺好的。”
老师:校内使用电动文具容易分散学生上课注意力
据悉,每年小一新生入学家长会,班主任都会在会上强调学生应使用怎样的文具。其中就有提到文具需要准备最简单的,功能最单一的。
荔湾区合兴苑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麦颖文表示,她要求学生在学校使用怎样的文具,都是有原因的:“小学生自控力和专注力都还不足,如果用太花哨的文具,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橡皮,我要求学生在校内使用最简单的白色橡皮,不能用卡通的各式各样的橡皮。比如有的学生带水果造型的橡皮回来,那学生很可能这节课都在玩橡皮而不听课了。”
麦颖文还表示,一些简单的文具也更利于学生学习。“比如铅笔,我会要求用需要削笔的2B木杆铅笔,而不是一按就出铅芯的活动铅笔。因为木杆铅笔写字会有笔锋,更贴近硬笔书法,是很有利于学生学写字的。”
此外,麦颖文还提到,电动文具带回学校,是弊大于利。“因为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有时候用完的东西就放在桌面。课件同学们走动一碰就容易掉地上,就会容易摔烂。而且电动文具相对价格比较高,花样也比较多,学生之间容易造成攀比。很可能一个学生带回来,其他学生看到了,就会回家磨家长也要买。这样的攀比风气我觉得也很不好,所以不建议学生带回学校使用。”
最后
总的来说,文具智能化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意味行业的创新方向能从此前关注颜值、关注玩法的表层创新,转向至真正比拼实力的科技竞逐,更代表着文具企业正在认真探索消费需求,积极研发更具产品力的文具。只是在智能化风潮倒逼文具行业求新求变、转型升级时,文具企业始终要清晰的一点是,文具的工具属性始终是智能化创新的第一要义,产品利润空间的提高是靠满足需求带来的,而不是靠加一个智能噱头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