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并重的新型作物
油莎豆: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并重的新型作物
油莎豆(又称虎坚果)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属于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中国已在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成功引种。油莎豆不仅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油料作物,还兼具粮食、饲料等多种用途,同时还是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油莎豆
- 原产地: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 营养成分:蛋白质、油、糖、淀粉、维生素
- 外文名:Cyperus Beans
- 产地:中国
- 别名:虎坚果
种植情况
油莎豆在中国南北各地的沙滩、丘陵、岗地、林间等均可种植,具有抗旱耐涝的特点,易于种植和管理。既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以与其他作物套种,如茶林、果园、瓜地等。其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干果重1.8~2.0g,含有大量糖分。播种、管理、收获、贮藏方式与花生相似,喜光、好气、耐旱、抗盐碱,最适合在黄沙土壤上种植,产量更高。根系发达,生长快,分蘖多,每穴可结200~300粒果实。春季播种,每亩用种8~10kg,播期为4~6月,株距30cm,行距50cm,全生育期约110天,病虫害很少,几乎不需要打药。
种植方法
油莎豆为莎草科一年生植物,是我国农业科研部门从非洲引进的优质、高产经济作物,集粮、油、牧、饲于一体。其优势包括:
地上部分:长草可达100—120厘米,须根系,分蘖力强,呈株丛生长,叶片扁而厚,细长呈剑状,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优质饲料。
地下部分:地下茎顶端膨大为椭圆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结果数在100—300粒之间,每蔸鲜果重0.1—0.4斤,春播亩产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达750公斤,可生食、炒食,可榨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饼粕400——700公斤,饼粕可提取淀粉、加工食品,是熬糖、做酒和饲料的好原料。
适应性:喜阳光、耐高温、管理粗放、抗旱耐涝、易种好管、很少发生病虫害。由于其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几乎在各种土壤和条件下都可以生长。油莎豆系由野生驯化而变为家种,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喷施农药。
生育期:约110—120天,从3月初到7月都可播种,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劳力。
间套种: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尤其是幼林果园,既可肥地改土、复盘遮荫、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前期收入,一举多得。
收获特点:成熟后干物质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且具有休眠期。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即可,实现“一劳永逸”,年年有收。
营养成分
油莎豆的营养价值丰富,具体包括:
油脂含量:高达35%左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品质可媲美橄榄油和杏仁油。
淀粉含量:高达30%左右,榨油后的油莎豆饼粕每100公斤可产油莎豆淀粉50公斤,其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链淀粉占66.42%,发热量超过小麦。
含糖量:高达25%左右,油莎豆饼粕提炼淀粉之后每100公斤可再产饴糖40公斤。
蛋白质含量:高达10%左右,其中可被胃蛋白酶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占70.59%,消化率极高,并含17种氨基酸,营养极为丰富。
天然树脂含量:高达7%左右。
提取工艺
油莎豆油的提取工艺主要有两种:
压榨提取法:流程为干净的油莎豆→破碎→蒸炒→压榨→毛油→精炼→成品油→包装。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保持油莎豆油里的各种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但出油率较低。
浸出提取法:流程为干净的油莎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毛油→精炼→成品油→包装。浸出加工工艺选用4号溶剂浸出,出油率比物理压榨法高。
经济价值
油莎豆除榨油外,还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分解发酵等流程,100千克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叶子细长有韧性,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油莎豆抗逆性强,一般不发病,可套种在苹果、梨树、柑桔园里,凡能种花生的土壤都能种油莎豆,但更适合沙性土壤种植。春茬3~4月中旬播种,夏茬5~6月初播种,北方麦收后可种植。开穴点播,每穴2~3粒,播种前用35℃温水浸种3天,每天换水一次。苗期注意除草,亩用尿素10千克、钾肥5千克追肥,管理与收获跟花生基本相同。
加工处理
油莎豆的前期处理工序及要点包括:
除杂:挖掘时应清除泥土、石块、玻璃、铁钉、陈种空壳、病虫鼠害破损果等影响加工的杂质。
清洗:将油莎豆表面附着的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分级:可用网目不同的筛子将油莎豆按其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等级,以便于产品加工和出售,增加商品价值。细小不规则的可用于榨油。
脱皮:油莎豆表皮淡褐色,有节和鳞片,鲜食时食后口感不适就是表皮的缘故。加工风味小食品时应尽量想办法减少表皮的不适感。具体办法是(1)少量加工时可用手工去皮,把油莎豆放入容器后加适量的水用手搓去表皮渣屑;(2)大量加工必须借助机械滚筒设备,利用油莎豆在滚动中相互摩擦去掉表皮。
清洗:脱皮后的油莎豆用清水冲洗表皮渣屑,待干净后即可进入加工阶段。
小食品制作
油莎豆风味小食品的制作方法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 水煮油莎豆
- 用料:油莎豆3公斤,精盐200克,大茴香30克,味精10克。
- 方法:在铁锅内放入油莎豆、精盐、大茴香、味精,加饮用水浸没,先旺火煮沸1小时左右,再用文火继续煮沸1小时,使油莎豆入味后,捞出晾干水分即为成品。
- 油莎豆汤
- 原料:油莎豆3公斤,精盐200克,大茴香30克,桂皮30克,花椒15克。
- 方法:将油莎豆倒入锅内,把香料破碎后装入纱布袋中扎好口,加水浸没,用旺火煮沸半小时后,加入精盐,再用文火煮沸1.5小时,吸收汤汁后离火晾干即可。
- 多味油莎豆
- 原料:油莎豆3公斤,桂皮10克,大小茴香各15克,花椒20克,胡椒粉10克,精盐200克,糖精适量。
- 方法:将桂皮、大小茴香、花椒、胡椒破碎后用纱布袋装好,放入锅内用清水煮沸20分钟后,再将油莎豆、精盐、糖精、加入锅内,清水浸没;先用旺火煮沸半小时,改文火继续煮1小时左右,不断翻动,汤汁吸入后捞出晾干水份即成。
- 椒盐油莎豆
- 原料:油莎豆3千克,花椒盐300克,植物油2千克。
- 方法:先将植物油放在锅内用旺火烧沸,油温掌握在150℃—180℃,分次倒入油莎豆,用铁漏勺不断翻动,待豆中的水分蒸发完后,发出沙沙声,可捞出沥去油滴,趁热撒入花椒盐,搅拌均匀,摊凉后即为成品。
- 怪味油莎豆
- 原料:油莎豆5千克,白砂糖0.5千克,饴糖0.5千克,植物油2千克,熟芝麻200克,精盐50克,五香粉5克,花椒粉10克,甜面酱800克,味精6克。
- 方法:将植物油倒入锅内,旺火烧沸至150℃—180℃,将油莎豆炸熟后捞出;将芝麻、花椒粉、辣椒粉、五香粉、精盐、味精等拌入甜面酱中倒匀;将炸好的油莎豆趁热倒入调和后的甜面酱中拌匀;再将白砂糖、饴糖加少量水在一口锅内熬沸,慢慢浇在已拌好调料的油莎豆上,边浇边翻拌,均匀粘上糖衣,冷却后即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