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黄河岸边的明珠
永和县:黄河岸边的明珠
永和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是临汾市下辖的一个县。这里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游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永和县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文化特色以及旅游景点等各个方面。
历史沿革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西汉时期置狐讘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永和县。据《元和郡县志》,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永和”典出“永履和乐”语。
地理环境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介于东经110°22′45″—110°56′45″,北纬36°31′15″—36°56′45″之间,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
永和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极端高温35.8℃,极端低温-22.2℃,无霜期平均183天,最长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541.7小时,年10℃以上积温,平均3674℃,年平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4米/秒,主要灾害有旱、风、雹等。
自然资源
永和县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2688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85.3万立方米。土地资源方面,截至2018年末,永和县耕地保有量23768.78公顷,基本农田272198.54亩。
永和县植被以沙棘、黄蔷薇、虎榛子等灌草丛为主,此外,尚有刺槐、榆、油松、山楂等林木。矿藏资源贫乏,分布有少量煤炭、煤层气及石材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永和县下辖2个镇、5个乡。永和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政府官网显示,永和县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4.95万),县域常住人口49946人。
经济发展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2.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92万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1万元,同比下降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605万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占比为18:48.5:3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846美元),比上年增长26.14%。
文化遗产
永和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永和文庙创建于元代,仅存大成殿,是研究晋西南古建筑区域文化的有效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2013年,永和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截至2018年末,永和县公路通车里程934.83千米。其中,国道92.274千米;省道46.575千米;县道202.169千米;乡、村道及专用道593.812千米;高速公路35.616千米。全县公路密度为76.98平方千米/百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截至2018年末,永和县在校生6458人。其中,高级中学1所,招生178人,在校生555人,毕业生243人;中学3所,招生354人,在校生1126人,毕业生369人;普通小学11所,招生660人,在校生3286人,毕业生563人;特殊教育招生3人,在校生26人,毕业生2人;学前教育招生311人,在校生1482人,毕业生556人。
旅游
黄河乾坤湾是永和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黄河流经永和县境西部,为永和县与陕西省延川、延长2县的天然界河。黄河流经永和68千米,自北而南形成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和于家嘴湾七个大湾,统称为黄河乾坤湾。传说中,伏羲正是看到这条河湾,以象取义,才画出了太极图,所以,永和人把乾坤湾当做大自然赋予永和最宝贵的财富。201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第7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