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华茶文化对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的历史贡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华茶文化对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的历史贡献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37458731_121124791/?pvid=000115_3w_a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从古代的羹饮法到现代的新式茶饮,茶文化在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中华大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和将茶向世界传播的民族,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都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成果,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全部过程,对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茶文化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生活方式的交流和交融

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是民族融合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中华茶文化的基础和主干是茶饮文化,其中在世界上出现最早、延续最久的“羹饮法”就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特色之饮。

中华茶饮到了先秦两汉之际,"羹饮法"成为主流。“羹饮法”标志着茶的角色的转变——由药物转变成一种食饮结合的饮料。这种茶饮方式遍及各民族地区,流传到当代。虽然从唐代陆羽主张“清饮”开始到宋代之后“清饮”成为汉民族茶饮的主流,但“羹饮法”一直保留在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茶饮习俗之中。即使是喜爱点茶清饮的苏东坡也在诗中说:“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洪皓《松漠纪闻》记金人宴罢,“富者瀹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煎乳酪”,以粗老或档次低的茶加 乳酪煎煮而饮,可见金人也追随宋人,精茶点饮,粗茶煎煮。羹饮法至当代仍在各民族地区保留:吴越地区的“熏豆茶”,以“熏豆”(烘烤干的青黄豆)和绿茶为主料,拼配胡萝卜干、桔皮、桂花、芝麻等一起冲泡同饮同食;傣族的“烤茶”、湖南的“擂茶”、云南的“米糊茶”等,都是在冲泡茶叶之后,再加入椒、姜、桂、盐、炒米、花生、芝麻或调和、或捶碾而成的。藏族、蒙族、维族等西北、西南民族地区的奶茶,也都保留了浓郁的“羹饮法”习俗,在主料茶和奶之外,总要加点各色香料、植物、粮食辅料。如今非常普及的新式茶饮、新式“奶茶”,追根溯源,也往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羹饮法”的创新版、升级版和地方风味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